原標題:我市大力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
“志愿紅”擦亮“精神底色”
江油市三合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童心同愛相伴”活動 (市文明辦供圖)
綿陽新聞網訊 在綿陽市2021年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暨首屆項目大賽活動現場,蒲公英應急救援中心“手把手”示范如何做心肺復蘇術,吸引市民駐足學習。
救援隊員任春燕在道具假人旁,十分專業地向孩子們講解心肺復蘇術步驟:首先評估現場,確認現場環境是否安全,確保自己不會受到意外傷害;其次呼喊并拍打患者肩部,判斷其有無意識,若無回應,就讓患者平躺在平地或硬板上,解開患者上衣,俯耳聽患者有無呼吸聲,看其胸部有無起伏,觸摸其頸動脈有無搏動,以判斷患者呼吸及心跳是否正常,以上操作要在十秒內完成。
據統計,我市共有各類志愿服務組織7762個,注冊志愿者達到91.34萬余名,為進一步擴大志愿服務的覆蓋面,我市著力構建網格化服務體系,在大力完善志愿服務總隊機制的基礎上,成立了綿陽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實現了志愿者、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的有效對接,擴大了志愿服務在基層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在綿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成為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的重要力量。我市以縣域為整體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為單位,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以資源整合為抓手,著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接地氣有活力可持續。
群眾來“點菜”,志愿服務隊精心“配餐”。綿陽各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建立專業隊伍,針對群眾實際需要,實現中心、站、所每年有計劃、每季有主題、每月有重點、每周有活動,并突出主題特色,打造“一站一品牌、一所一特色”。
江油三合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邀請志愿者走進“五彩課堂”。比如,全國文明家庭獲得者、四川省道德模范崔蔭森“變身”宣講志愿者,講述孝老愛親的先進事跡和日常生活中的感人時刻,號召群眾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藍色防護課堂”上,志愿者們針對企業人員、文化娛樂場所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護意識。
北川“心沐計劃”志愿服務項目從2020年6月開始實施,在永昌鎮試點一年后,將成功經驗和模式向全縣或者更廣范圍進行推廣。
目前,已有1200名“平安小楓警”“法治小楓警”“文明小楓警”,以“心沐計劃”為橋梁,以“小手拉大手”為紐帶,由公安民警組織他們多次參加、完成了“學習、訓練、體驗、實踐、共治”五個篇章。
在綿陽,像“心沐計劃”這樣的志愿服務項目還有很多,以項目帶動志愿服務提質增效,成為綿陽市開展志愿服務的一種常態。近年來,我市聚焦空巢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重點人群,廣泛開展“鄰里守望”“扶貧幫困”“美麗環境”“鄉村振興”等一大批惠民生、接地氣的志愿服務項目,形成具有綿陽特色的多層次、多元化、開放式志愿服務項目庫,促進志愿服務個性化、品牌化的建設。同時發布了《綿陽市特色志愿服務項目清單》,通過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爭取基金等形式,推動志愿服務項目化。(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若雪)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