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若雪
產業興則綿陽興,產業強則綿陽強。去年以來,我市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2.3:39:48.7,大力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在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圍繞“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積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話題展開熱議,為加快推動綿陽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焦點話題
提升先進制造業發展能級,加快構建“6+6”先進制造產業體系,堅持突出新興、提升傳統,力爭六大重點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72%以上;推動現代服務業上檔升級,加快構建“8+1”現代服務業體系,積極實施“513”工程,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5%以上。增強現代農業發展質效,加快構建“6+10”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力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以上。
精彩回放
去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在全省地級市率先突破三千億元、達到3010.08億元,連續跨過兩個千億臺階,增速近三年始終保持全省前3位。成績的背后是我市堅持“工業挑大梁”,加快構建“6+6”先進制造產業體系,六大重點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70%;我市出臺了支持服務業重點產業發展政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4.5%,涪城入選全省服務業強縣;我市堅持“農業多貢獻”,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4%,第一產業投資增長84.5%。
代表委員熱議>>>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汪洋”中,“綿陽號”航船如何逐浪前行,行穩致遠?如何繼續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代表委員一致認為,把握機遇,趁勢而上是關鍵。
“目前綿陽整個5G基站已經達到3萬座,5G+北斗產業集群網絡搭建基本完成,作為國家戰略重點發展項目,無論從造福百姓還是出于國家安全目的都要大力推廣和應用,形成‘5G+北斗’產業發展新高地。”孟祥柱委員表示,加大對“5G+北斗”產業集群的支持,讓產業集群形成百花爭艷的局面,由政府出臺對應政策,帶動產業聯動,特別是目前已初具規模的“產業園”“實驗區”等管委會應首先開放思維,大膽創新,把對“5G+北斗”產業集群的支持落實到具體細項政策中。
而范華委員則看到綿陽在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空間。“現代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范華表示,希望能加深物流業對一二產業各供應鏈的滲透融合,引導有潛力的一二產業企業向價值鏈兩端延伸,整合企業的倉儲物流資源,為周邊企業提供物流服務。同時,做好產業聚集區倉儲、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物流企業專業服務能力。
無獨有偶。王曉川代表則希望助推農產品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除了線上打造‘網紅產品’外,還要以社區團購為契機,推進全市農產品供應鏈轉型升級。”王曉川表示,可以出臺政策,引導企業在綿陽建立中心倉。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