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漢:組織武裝暴動犧牲生命永不低頭
        发稿时间: 2021-06-05 08:00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三臺是川北地區進行革命活動的重要之地,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張天漢就是其中一位。

        張天漢烈士紀念園

          三臺是川北地區進行革命活動的重要之地,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張天漢就是其中一位。

          張天漢,三臺縣聯勝鄉(今塔山鎮)人。“頭可斷,血可流,但絕不在敵人面前流淚。”這是張天漢烈士說過的話,他也用生命踐行了這句誓言。

          張天漢就義時,年僅32歲。他英勇頑強,不畏犧牲,保護了黨的上下級組織和革命群眾,為三臺留下了革命火種。他的壯烈犧牲,極大地激發了當時正在艱苦奮斗的共產黨人的斗志。

        柳池暴動領導人張天漢烈士(右三)

          追求進步 積極投身革命活動

          張天漢,生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字作良,三臺縣聯勝鄉(今塔山鎮)人。父親張岐宗,是本地著名的醫生,常為窮人治病不收醫藥費,為鄉里人所敬愛。張天漢幼年時,在本村寶林寺秀才馬升堂家讀私塾。1926年春,張天漢考入潼川聯合縣立中學校24班讀書。在校期間,因經常參加進步學生活動,在第一學期末被學校斥退。

          下半年,他到柳池鄉三圣宮達育初級小學教書。雖只上了半年新學,但給他學習新的知識打開了大門。教學之余,他利用閑暇時間,如饑似渴閱讀進步書刊《獨秀文存》《新文化辭書》《婦女雜志》,以及李石岑主編的《教育雜志》、王蕓五主編的《東方雜志》等。“張天漢天資聰慧,尤愛學習,有過目成誦的本領,只要看過的報紙、雜志、書籍,都能詳細述說其中的內容,還可背誦重要的章節。”三臺縣委組織部、三臺縣委黨史研究室編纂的《先鋒典范》中,對張天漢幼讀私塾、聰明好學、積極追求進步作了介紹。

          1929年春,張天漢在綿陽小枧溝(現小枧鎮)文信之家教私塾。在這里,他結識了很多工人,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到許多社會知識。暑假,張天漢加入進步組織“涪波社”,協助“涪波社”領導人鄒鳳平開展活動。1929年下半年,經鄒鳳平介紹,張天漢結識了綿陽白池口日新小學的黨員教師譚德政、馮希賢、鞠懷安。張天漢利用假日,與這批黨員教師秘密接洽,談思想,談學習,閱讀進步書刊,研究時政,觀察分析社會問題,思想不斷進步。這時,張天漢的堂姐夫劉克諧,已加入中國共產黨。劉克諧是成都高師畢業,曾東渡日本考察教育工作,又是三臺縣立初級中學校教務主任。他們既是親戚又是同鄉,經常互相往來。在劉克諧的影響下,張天漢在思想政治和文化知識上都有很大進步。“張天漢幼讀私塾,聰明好學,后在三臺柳池鄉三圣宮達育初級小學教書;他一手拿著教案教書育人,一手堅持學習,常常利用空閑時間,如饑似渴閱讀進步書籍,受到進步思想的熏陶,走向革命之路。”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余正道對張天漢的革命事跡如數家珍。

          《先鋒典范》記載,1929年冬,三臺北路特支成立后,決定創辦一所小學作為掩護開展斗爭。為解決辦學經費,特支決定發動師生和農協會員奪取柳池場鎮的市場管理費收入權。該管理費一直由該鄉豪族阮氏長期霸占,享有在豬市壩、斗行、秤行、柴市收行錢、“打頭”的特權。群眾雖然不滿,但一直不敢起來反抗。特支通過黨組織找到黨員劉克諧,“涪波社”社員張天漢、劉竹溪、劉季高等商議了斗爭策略,決定由劉竹溪以鄉教育委員名義,向三臺縣政府教育局寫報告,爭取教育局局長同意,報縣政府批準后,以上壓下;由張天漢、劉克諧、劉季高等分頭串聯,發動柳池鄉鹽工、農民積極參與。張天漢立即發動他在柳池鄉場鎮三圣宮達育初級小學的學生聯系家長,柳池鄉的鹽工、農民很快被發動起來。劉竹溪得到縣政府指令后,連夜趕回柳池井,宣布縣政府批準柳池鄉場鎮諸行斗秤收入歸學校作為辦學經費的決定,但阮氏拒不執行。柳池井逢場那天,張天漢、劉克諧帶領師生、農協會骨干100余人,手持棍棒趕到市場,以鳴鑼為號,分組行動,將諸行斗秤等量器、衡器全部奪走。阮氏立即派出打手爭搶,雙方發生激烈械斗。事后,雙方都到縣府告狀。中共潼川特區委立即發動文教界師生支持聲援。迫于眾多師生壓力和籌措辦學經費的合理要求,最后判定柳池鄉諸行斗秤收入全部歸學方,作為辦學經費;阮氏付學方人員醫傷費用,并賠償因爭搶造成的店鋪貨物及家具損失費。“這次斗爭取得了勝利,鼓舞了群眾斗爭情緒,張天漢也在斗爭中得到了鍛煉。”市委黨史研究室宣傳科科長王仕春在提供的史料上這樣評價。

          1930年初,北路特支(1930年2月,北路特支改建為北區區委)創辦了愛智小學。劉克諧任名譽校長,鄒鳳平任代理校長并任教,趙利群任教該校,教員和校工都是黨員和進步分子,張天漢任教務主任。“一邊教書,一邊辦夜校,宣傳革命思想,為北區革命斗爭培養了一大批骨干力量,革命力量由柳池迅速發展到馬康橋、塔子山等10多個鄉,開辟了革命的大好形勢。”市委黨史研究室的黨史資料上這樣記載張天漢這一時期的革命工作。張天漢在這種環境熏陶下,思想更加進步,經常翻山越嶺,深入農村、工廠,啟發教育鹽工、農民起來革命,政治上愈發成熟。11月,北區區委討論了張天漢的入黨問題,認為他已具備一名共產黨員的基本條件,同意發展他為黨員。但就在這時,中共潼川特區委發動了塔子山農民、鹽工武裝暴動。由于時機和條件不成熟,暴動失敗,大批黨員被通緝。情況十分危急,張天漢等人被迫轉移隱蔽到附近農村,分散召集農民開會作宣傳解釋工作。一星期后,趙利群、鄒鳳平、許本達去重慶找省委另行分配工作,張天漢到綿陽小枧溝開展農運。

        中共三臺北區區委機關舊址(今塔山鎮柳池境內袁家庵)

          不幸被捕 成功越獄重建組織

          “1931年1月的一天,張天漢在綿陽縣城不幸被捕,被關押在綿陽縣監獄,與日新小學黨員老師馮希賢、進步教師李傳璽、龔士經和打入國民黨軍隊內部的同志陳志良同關一室。在獄中,張天漢遭到嚴刑拷問,遍體鱗傷,后背盡爛,當時雖未入黨,但堅決不招供,更不‘悔過’。敵人抓不到證據,又無計可施,遂以‘土匪’罪名收監。”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的史料這樣記載張天漢在面對敵人嚴刑拷打時的不屈不撓。

          一月后,張天漢的堂弟張寅宗來探監,張天漢暗示張寅宗給他帶一個“打得穿墻的東西”。半月后,張寅宗買了把木工鑿子,又特地從飯館里炒了幾份菜,把鑿子放在籃子底部,上面放上盛滿飯菜的盤盤碟碟,提了竹籃來到監獄。趁獄警不注意,張天漢迅速將籃子里的鑿子轉移到監舍的鋪草下。當晚,等獄警熟睡后,5人商議了越獄辦法。他們開始輪流鑿墻,鑿下的泥土,墊在鋪草底下,天快亮時,就用油燈把新鑿的墻熏黑,使房外查監的人看不出破綻。

          一個月過后,墻快鑿穿了。3月5日夜晚,張天漢等5人依次從墻洞爬出牢房,在夜色掩護下向外跑去。監獄大門高聳,門口有士兵把守,圍墻四周布滿電網鋼繩。駐守監獄的范連長曾和陳志良在同一部隊,兩人關系甚密。陳志良帶著大家悄悄摸到駐守監獄的連部駐地,叩開范連長的門。范連長一看,頓時明白,他馬上叫來警衛通知士兵集合,又命令警衛將5人綁起來。5人正在詫異,范連長已指揮士兵將他們押解出監獄大門。當只剩下范連長和他們5人時,范連長為5人松了綁,轉身消失在黑夜里。5人回過神來,會心一笑,匆匆向城墻邊跑去。三臺縣委黨史研究室郭靜在《張天漢涪城越獄》一文中,對張天漢等成功越獄的記載較為詳細。

          張天漢與陳志良等人商定一起到劍閣縣開展工作。在以后的兩個多月里,張天漢輾轉劍閣、青川、江油一帶。

          1931年5月,張天漢回到家中,不久和黨組織取得聯系,由劉克諧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他與王光臨、胡繼瑗等重建三臺北區區委,任書記。區委成立后,張天漢一面整理群眾組織,恢復共青團、工會、農會、婦女會、兒童團,一面加強黨的建設,開展黨員的共產主義信念和氣節教育。同時,為確保黨組織的安全,建立健全了區委與三臺中心縣委、區委與各基層支部秘密聯絡制度和方式方法。

          在張天漢領導下,三臺北路黨、團、群眾組織迅速恢復、發展,建立黨支部12個,組建了黃泥井游擊隊,爭取到云同保安隊30余支槍。各支部黨員走村串戶,發動和支持群眾采用各種辦法開展反豪紳、反高利貸、抗糧抗捐斗爭。北區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使北區的群眾組織連成一片,形成了以張天漢住處為中心,方圓四五十里的“赤區”。

          1930年9月,為配合全國武裝暴動,中共潼川特區委發動了以塔子山為中心的農民、鹽工武裝暴動。塔子山、柳池、會龍等場鎮的鐵器鋪趕制大刀、長矛;赤衛隊加緊修整火藥槍,制造土炮。圖為塔子山鐵器鋪舊址(在今塔山鎮)

          柳池暴動 革命先烈英勇就義

          “1932年8、9月間,四川省委、省軍委先后派巡視員李少華、特派員黃天元到北區指導武裝斗爭。年底,紅四方面軍入川。為配合紅軍斗爭,區委制定了柳池暴動計劃,決定于1933年春節前夕,在柳池、黃泥井一帶同時發動農民暴動,實行破倉分糧,然后導向游擊戰爭,建立蘇維埃政權。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的黨史資料《精神風范》記載,1933年1月23日,柳池鄉團總強征29軍預征3年的糧款,并扣押交不出糧款的群眾30多人,激起群眾強烈不滿。張天漢、王光臨、胡繼瑗趁機組織張家灣、胡家溝八九百農民,攜帶刀、矛、鋤、棍趕到柳池街上游行示威,哄鬧鄉政府,包圍關押農民的地點,高呼“打倒土豪劣紳!”“不準預征糧錢!”“不準關押農民!”。在米市街吳家茶館包圍了催糧委員和柳池鄉團總劉公輔。懾于群眾威力,團總和催糧委員將關押在團防公所的農民全部釋放,并同意緩交糧款。斗爭取得初步勝利。

          柳池暴動,引起當局注意。1月25日,縣府派出保安隊百余人趕往柳池井。26日拂曉,縣保安隊秘密潛入北區,兵分兩路包圍了暴動據點張家灣和石缸灣。張天漢、李少華、胡繼瑗相繼被捕,當場搜出槍支、革命書籍、文件標語、傳單及油印機等物。此次被捕的還有張天漢13歲的兒子張開濤,鄰居張開蒙、張金宗,以及王光臨的父親王履公,弟弟王春臨(黨員),兒子王衡月、王衡一等。3月1日中午,張天漢、王光臨、李少華被押赴三臺縣城西門外牛頭山南麓刑場。他們沿街高呼“擁護蘇維埃!”“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張天漢矗立刑場,先中一槍,腹背洞穿,鮮血淋漓,但直立未倒,高呼“打倒爛軍閥!蘇維埃成功!”敵人又開一槍,腹背已兩洞,血流如注,但仍未倒下,口號聲愈烈,并環顧死難的同志,繼續高呼革命口號;敵人又對準頭部開槍,這才轟然倒下。其情悲壯激烈之至!

          張天漢犧牲后,當時的中共成華區委機關報《快中快》刊文沉痛追悼,省委號召全體黨員向張天漢同志學習,黨組織把張天漢的遺體運回家鄉寶林寺安葬。1982年12月,三臺縣人民政府追認張天漢為革命烈士。

          為了紀念張天漢,三臺縣塔山鎮寶林村7組建有張天漢烈士墓,建筑面積300平方米,紀念園面積2500平方米;在塔山鎮袁家庵建立張天漢烈士紀念堂,館內收藏烈士塑像、生平簡介、畫像、生前用品及宣傳烈士英勇事跡的史志書籍等。

          “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走進張天漢烈士墓、紀念堂,重溫不朽的革命精神,感受紅色力量,不斷前行。”三臺草堂書畫院院長王延旭的話代表著無數黨員群眾的心聲。

          “浩氣沖天穹,丹心照千古,前人未完事,留給后人補。”張天漢就義前,曾在獄中寫下這首遺詩。四句簡單的話語表明了張天漢對革命的真摯之情,以及對革命勝利充滿了信心。

          (根據市委黨史研究室、三臺縣委黨史研究室史料整理)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文/圖

          編輯:譚鵬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视频WWW|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我的小后妈中文翻译|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97性无码区免费| 13小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免费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第一页|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线中文在线资源 官网|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无 |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欧美日韩毛片熟妇有码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中文字幕免费|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天堂新版8中文在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