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臺岳各莊,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解放軍302醫院)駐地。
陳列在該中心院史館內的兩套非典防護服,相比現在的醫用防護服,顯得簡陋了許多:一體式的連帽袍服是用不防水的棉布制成,在四肢末端和面部用松緊繩收口,搭配手套、棉紗口罩和分體式防護鏡。
這兩套非典防護服,見證了18年前那場生死較量。
2003年3月5日16時,北京市首例輸入性非典患者入住302醫院。遭遇戰驟然打響:病原不明、無收治經驗、缺少藥品和防護設施……
身著這種單薄的白色戰袍,一批批醫護人員前赴后繼,生死搏斗105個日夜,成功救治大批非典病患,贏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副主任姜天俊是第一批迎戰非典的醫師。他當年的巡診日記至今讀來仍驚心動魄:3月7日,1名重癥患者去世;3月11日,兩名護士出現非典癥狀;3月12日,又有幾名醫護人員相繼染病住院……
“那時候心理壓力大到什么地步?每天起床的時候,我要先看看東方有沒有太陽,如果有太陽,我就鼓勵自己這個地球還在正常運轉。”姜天俊憶起看到病患名單上戰友名字的時刻,難抑男兒淚。
面對兇猛的疫情,白衣戰士的請戰書如雪片般飛來。
“反正我的感覺是沒有怕這個字,只有干這個字,然后就覺得很累,那時候特別累。”當年還是新兵的感染病學部感染疫病區護士長吳丹記得,由于防護裝備比較簡單,大家想了很多土辦法,棉紗口罩一個不行就再加一層,誰也沒有退縮。
抗擊非典,為中國后續應對傳染病疫情留下了寶貴經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國家和軍隊傳染病防治拳頭力量,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再次投入艱苦的抗疫斗爭。
“現在的防護服是全身覆蓋、不透水的,防護口罩、防護帽等都得到了完全的更新,防護質量也得到了極大保障。”姜天俊說。
白衣作戰袍,逆行勇擔當。
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這身守護生命的白衣戰袍,映襯出英雄的模樣。
(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屈婷)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