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國旗儀式
調研中醫健康城
推進學科建設
院長行政查房
門診咨詢服務
標桿窗口
兩個一百年,一個中國夢。從一艘小小紅船發展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在歷史的長河中,開天辟地完成救國大業、改天換地完成興國大業、翻天覆地推進富國大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立醫院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也是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主陣地。如何用黨建工作為醫院發展精準“把脈”,實現為民服務的“妙手回春”?綿陽市中醫醫院躬耕漫漫杏林路,以不懈求索的積極姿態,開出了系列實踐“良方”。
□孫亭婷 文/圖
固本培元
堅持黨建引領見真章
醫技是骨,文化是魂。技術和人文是醫院實現發展騰飛的“雙翅”,只有堅持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并重,才能有效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公益性醫療機構,綿陽市中醫醫院在履行救死扶傷職能的同時,更應樹立和培育人文精神。基于這樣的認識,該院在發展的道路上,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凝練“琢玉”精神,打造“精神名片”。
——厚植文化理念。古人有云:“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于情。”作為醫者,在踐行白衣使命的同時,無疑更需常懷仁心。為了教育引導職工牢固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意識,醫院黨委在全院組織開展了“以人為本,患者至上”教育、踐行為民服務宗旨活動。通過黨性教育、參觀學習、對照檢查等形式進行專題培訓;以演講比賽、征文競賽、技能練兵等形式為載體將活動引向深入;同時,根據綜合表現評選先進典型,不斷將“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的為民服務宗旨意識在全院職工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聚焦群眾需求。眾所周知,兒科患者由于年齡和身體原因,加之對疼痛的恐懼,普遍存在治療難度較大的問題,這也深深困擾著廣大兒科醫護工作者。曾經一位住院的小患者,向護士提出“醫院為什么沒有幼兒園里各種可愛圖畫”的疑問,這激發了醫護人員想要給病房“變裝”的靈感,大家認為,或許那樣,小朋友在治療時就沒那么恐懼了。經過群策群力的配合,“海綿寶寶”、“小馬過河”、“喜羊羊與灰太狼”等手繪卡通圖案躍然墻上,彩色病床、桌椅等室內設施一應俱全,小患者在這里仿佛置身兒童樂園。不僅如此,醫護人員也一改傳統的白大褂著裝,換上清新亮麗的彩色工作服。護士經常趁小朋友被各種卡通元素吸引的間隙,迅速完成打針、輸液等操作,病房里從此少了許多哭喊聲。
一點換位思考、一些積極付出,就可以減少患兒的恐懼,提升治療效率,這樣的溫度延續,正是對“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的最好詮釋。
——深化服務內涵。“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銘言跨越時空,卻被長久地流傳,至今仍然閃耀著人文之光。醫護人員在為患者治療疾病的同時,更多時候是去幫助和安慰患者,提供“有溫度的服務”成為一劑必需的良藥。
在過去,專家號難掛、檢查排隊久、候診時間長,是患者反映最多的問題。圍繞如何改善醫療服務,讓患者就醫更順暢,綿陽市中醫醫院以患者就醫體驗為切入點,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不斷探索總結提效率優流程的方法。
首先,醫院從患者就醫接觸較多的窗口科室入手,以急診科、門診部、收費科、中西藥房、病案室等窗口科室的服務意識、現場管理、溝通技巧等內容為重點進行培訓和考核,樹立黨員學習標桿,打造以全面提升服務質量、減少患者抱怨與投訴為核心的“標桿窗口”,并設立黨員示范崗,使窗口人員面貌煥然一新,就醫流程更加優化,醫患關系更加和諧。
除此之外,現場預約、電話預約、微信預約……多渠道的預約方式有效改善了掛號窗口人滿為患的問題;電子報告、自助打印、網絡支付……多樣化的信息服務大大減少了排隊等候現象。與此同時,合理布局門診、完善院內標識、落實便民設施、推進雙向轉診等措施多管齊下,有溫度的醫療服務蔚然成風。
以醫學之人文情懷,立足患者之所需,以“人性溫度”溫暖民心,綿陽市中醫醫院一系列舉措不僅讓患者充分感受到了尊嚴就醫、幸福就醫,社會滿意度不斷提高;同時也讓醫院職工在文化浸潤中感悟醫者情懷,升華人生境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辨證施治
下好黨建業務一盤棋
“隨著公立醫院改革的全面推進與后疫情時代的到來,我們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這就需要每一位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在危機關頭豁出去,在平常生活的考驗中、在自我革新的道路上擦亮奉獻名片,搶奪為民的‘特權’,以過硬的作風和經得起檢驗的行動,踐行黨旗下的誓言……”近日,一場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建功立業新時代”為主題的微黨課比賽在綿陽市中醫醫院舉行。來自全院32個黨支部的13名選手用真摯的情感和質樸的語言,從革命精神、紅船精神、戰“疫”精神、奉獻精神等角度,結合身邊故事和自身經歷,以小故事詮釋大情懷,講保家衛國,講百年奮斗,講紅色記憶,講責任擔當,不僅創新了黨史學習教育形式,豐富了黨課教育內容,還將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過程中強大的精神力量深深植入廣大黨員心中。
此次微黨課比賽是綿陽市中醫醫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傳統觀念中,醫院以治病救人為宗旨,醫護人員大多忙于提升業務水平,致力于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因此在不少醫院里,重業務、輕黨建的現象比較突出。
2018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各級公立醫院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貫徹落實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把公立醫院黨的建設與業務工作相融合,努力建設患者放心、人民滿意的公立醫院。
如何將醫院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2019年,醫院黨委調思路、換方法,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嘗試——“將支部建在科室”。全院黨支部由原來的12個增加到現在的32個,同時設置了4個黨總支委員會,黨務干部由36名增加至83名,實現了基層黨建工作全覆蓋。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為此,醫院花大力氣下真功夫揚旗建壘。2020年,醫院黨委探索建立“一三三六”黨建工作新模式,即突出一個主題,定位三個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加強六大建設。同時不斷豐富黨建內涵,構建黨建工作大格局,全方位形成黨建和業務一盤棋,發揮“1+1>2”的效用。
——強化精神引領。每個黨員的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不僅決定著黨性覺悟的高低,還直接影響著黨的性質和戰斗力。近年來,醫院先后通過組織黨員干部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聆聽革命精神宣講、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不斷提升黨性修養,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規范基層黨建。醫院黨委堅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黨建工作的永恒課題,建立“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長效機制;實行“六有兩公開”,推進“三會一課”規范化;設置“7+X”主題內容,推進黨日活動規范化;開展“三評一定”,推進年度評議規范化;建設黨建文化走廊和黨員活動室,推進活動陣地規范化。
——踐行初心使命。在日常工作中,醫院圍繞“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倡導廣大黨員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帶頭示范,建立起既能各司其職,又可協調配合的管理服務新格局,使醫院服務更加貼近群眾;同時結合實際,積極組織各支部通過廉政黨課輔導、義診志愿服務、免費送醫送藥等活動,幫助聯系社區切實服務群眾、提升黨建水平。2020年,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特殊“戰場”,醫院全體黨員干部職工,用堅守傳遞希望,用生命守護生命,以崇高的醫德和過硬的作風,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疫“堤壩”,向湖北人民和家鄉父老交出了優異答卷。
強筋壯骨
鑄造黨建引擎促發展
在醫院的改革發展中,黨建始終起著助推引領作用。作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中醫綜合醫院,綿陽市中醫醫院近年來在“技術+人文”的內涵發展道路上,以黨建思維聚力各項工作。在大力改善就醫環境的同時,全面提升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診治能力,用規范的診療和良好的服務肩負起護佑生命的神圣職責,努力讓人民群眾就醫更加便捷、優質、高效。
——聚力健康服務。醫院黨委自牽頭成立綿陽市中醫醫療集團以來,持續通過組織成員單位交流經驗、加強管理人員培訓、進行專業技術指導、開展免費義診活動等形式,提升集團成員單位的管理能力和診療水平,服務基層百姓健康。截至目前,共舉辦學術會議90余場,培訓醫務人員8300余名,免費接收620余名基層專業技術人員進修學習。目前,全市已有140余家醫療衛生機構成為集團成員單位,集團副理事長單位三臺縣中醫院、江油市中醫醫院成功創建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
——聚力社會責任。醫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按照上級管理部門的安排,相繼對紅原、壤塘、九寨溝、昭覺等民族地區醫院及社區、鄉鎮衛生院等近20家基層醫療機構實施對口支援,幫助其加強醫院管理、提升技術能力、培養專業人才、推動學科建設。2011年至今共派出230余名醫務人員到對口支援單位開展定點幫扶,近5年共在受援醫院開展巡回醫療診治患者3600例次,開展新適宜技術169項,捐贈醫療設備等物資價值32.3萬元;在受援醫院開展業務培訓10368次,開展示范手術646臺次、學術講座1430次、疑難病例討論1728次,接收受援單位進修344人次;先后協助昭覺縣中彝醫院、北川中羌醫醫院成立放射科、老年病科、疼痛科和兒科,協助平武縣中醫醫院、馬爾康市中藏醫院等受援醫院建設特色(重點)專科8個。
——聚力傳承創新。“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要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醫藥發展的高度重視,為新時代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綿陽市中醫醫院黨委堅持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努力強化創新驅動加快中醫藥發展。實施中醫特色工程,開展中醫特色治療技術88項,打造中醫優勢病種63個,實施中醫臨床路徑63個,“針灸全科化”診療模式創舉獲國家中管局認可并推廣,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順利開工并有序推進;建設中醫健康城項目,成立由醫院黨委書記、院長任雙組長的項目領導小組,統一規劃、分期建設,實施醫院、康養中心、科教基地三類項目,每周定期研究項目推進工作并現場督查;發展中醫藥科研,根據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總結及科研成果,依托獲得GPP質量認證的制劑中心,研發并生產合劑、酊劑、顆粒劑、膠囊、軟膏、搽劑、散劑等各類制劑32種。
歲序更替,華章日新。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大道,面對“十四五”規劃、精細化管理和高質量發展主題,綿陽市中醫醫院已吹響揚帆出發的號角,凝聚起攻堅奮進的勇氣,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逐光前行中,書寫擔當!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