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石刻標語——紅軍留給綿陽人民的寶貴財富
        发稿时间: 2021-06-27 07:43    来源: 綿陽日報

          “紅軍是窮人的救星!”“堅決反帝抗日!”“共產黨要救中國”……行走在北川、平武、江油等地,走近綿陽紅軍石刻標語,通過紅軍在綿陽的石刻標語,還原了紅軍在綿陽的戰斗故事,賡續紅軍在綿陽的紅色血脈……

          “紅軍石刻標語是中國現代革命斗爭史上獨特的文化現象,是紅軍留給綿陽人民的藝術瑰寶和精神財富。它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史學研究價值和豐富的政治、文化內涵,還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市委黨史研究室在剛剛出版的《綿陽紅軍石刻標語》中評價道。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石刻標語 喚起人民斗志

          在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鎮紅軍碑林里,有許多落款為“紅西路軍政治部”的石刻標語。紅軍在北川廣泛地傳播革命火種,留下了100多塊石刻標語和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這些紅色遺產一直被當地人視為寶貴財富。2002年,北川在禹里鎮建起了紅軍碑林館,將縣內各地的紅軍石刻標語全部保存于此。

          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黨史研究室的同志介紹,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抵達北川后,為繼續西進國民黨“茂汶防區”,沿著北川河谷一路直上,于1935年4月22日進占禹里,并在禹里建立了中共北川縣委、北川縣蘇維埃政府,紅四方面軍總部也設在這里。作為當時的北川縣城,禹里的紅軍接待站任務繁重,除保證紅四方面軍領導機關的生活供給外,還擔負起來往的紅軍以及辦事人員的接待,僅煮飯的地方就有十幾處。打土豪、分田地,幫助窮苦百姓翻身做主人,紅軍的革命精神影響和帶動了許多群眾,禹里人都以能為紅軍出力做事感到光榮和自豪。《中國共產黨北川羌族自治縣歷史大事記》記載:縣蘇維埃院內60多名婦女為紅軍改制軍裝,場鎮下游約兩公里處的兩座油坊,日夜不停為紅軍加工食油。禹里老百姓都非常擁戴紅軍,一位婦女甚至將自己月子期間吃的醪糟送給了紅軍。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為提高紅軍的戰斗力和最后取得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紅軍和百姓魚水深情。“當時很多男的都去參軍,女的給紅軍準備糧食、縫衣制鞋、站崗放哨。”

          激戰綿陽 書寫輝煌篇章

          綿陽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的主要策源地。紅四方面軍在綿陽境內的革命斗爭,在中國革命史上書寫了輝煌篇章,給綿陽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遺產。

          1935年3月底至4月,紅四方面軍為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發起強渡嘉陵江戰役。紅四方面軍渡江成功后,分三路向綿陽地區挺進。左路紅軍在攻克劍門關后,于4月3日由劍閣分六路向梓潼進軍。4月10日,紅四方面軍發起攻占長卿山及梓潼縣城的戰斗,順利占領梓潼縣城。4月11日,紅四方面軍十二師三十四團分多路進入綿陽縣境內,準備阻擊和警戒由綿陽、成都方向的來敵,駐扎在魏城鎮(原東宣鄉)的宣化鋪、魏城一帶。一路紅軍追殲殘敵進入鹽亭石牛等地。中路紅軍從劍閣、南部進入江油后,集結于青林口一帶。紅九軍、紅三十軍主力兵分兩路進軍中壩、江油(武都),在中壩平原與江油武都、彰明沿線展開戰役。右路紅四方面軍4月11日從青川的青溪出發,一路向白草、古城、水田、平武縣城進軍,4月14日解放平武。

          4月下旬,蔣介石調集兵力,圍攻江油、中壩一帶的紅軍。在此形勢下,紅四方面軍總部在江油中壩省立二中(今江油一中)召開了師級以上干部參加的高級會議,制定了紅軍主力撒離川陜蘇區,西進迎接中央紅軍北上的戰略計劃。從4月12日開始,紅四方面軍分五路從江油、平武陸續進入北川縣境。在打通北川峽谷通道的進軍中,與川四十一軍,川二十八軍進行了10余次戰斗,占領了以縣城為中心的四個區,二十八個鄉的所有地區,與平武、江油連成一片,截斷了敵軍從安縣(今安州區)至茂縣的要道,為紅四方面軍西進開辟了道路。為保證主力紅軍西進,紅四方面軍與敵在北川、安縣交界的千佛山一線激戰。千佛山戰役是紅四方面軍西出北川峽谷一場極為重要的爭奪戰。為紅四方面軍順利通過北川峽谷,西出土門,與中央紅軍會師開辟了道路。

          紅四方面軍在綿陽期間,相繼建立了中共平南、江油、彰明、濟時,北川5個縣委。同時建立了平武縣、平南縣、梓潼縣、百頃壩縣、濟時縣、重華(江油)縣、彰明縣,北川縣、中壩市9個縣級蘇維埃政權,以及795個區、鄉、村蘇維埃政府。各級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達3800人。還成立了工會、共青團、游擊隊、女工農婦會、少先隊和兒童團等組織。在各級蘇維埃政府領導下,發動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以及根據地建設的各項工作。在各地蘇維埃政府領導下,綿陽人民掀起了保衛革命勝利成果、大力支援紅軍的熱潮。據不完全統計,綿陽人民為紅軍籌集了2000萬斤糧食和大批生活用品,解決了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第一次過草地的糧食需求。據統計,綿陽境內共有13000余人踴躍參加紅軍,其中:梓潼1000余人、平武1156人、江油8935人、綿陽340人、北川1500余人、安縣60人。

        紅軍石刻標語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胥江 攝)

          鏨刻標語 創新宣傳方式

          《綿陽紅軍石刻碑林》中介紹,紅軍在綿陽期間,大力開展政治宣傳工作。其中,用石刻標語進行宣傳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大創舉。紅軍鏨字隊和各地蘇維埃政府組織的石工,按照紅軍規定的宣傳內容,在涪江兩岸廣大赤區的城鎮鄉村、住宅院落、交通要道、關津渡口、橋梁、懸崖絕壁處,鏨刻了大量的紅軍宣傳標語。

          據黨史研究資料介紹,綿陽紅軍石刻標語分布很廣,現在集中保存的主要有北川紅軍碑林、平武紅軍碑林、江油青林口紅軍墨寫標語,在江油紅軍文物陳列館里集中保存了大量紅軍石刻標語。紅軍走后,反動派雖大肆破壞,但老百姓想辦法保護標語。據統計,綿陽市境內保存完好的紅軍石刻標語共有268幅。紅軍石刻標語在紅軍宣傳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石刻標語以通俗生動、鄉土氣息濃厚的語言,廣泛宣傳擁護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擁護蘇維埃,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帝國主義,宣傳民族政策等方面的內容。“擁護蘇維埃政權”“共產黨萬歲”“實行共產主義”“工農專政”“實行土地革命”等標語,不僅喚起了綿陽人民的斗志和思想覺悟,堅定了永遠跟著共產黨走的信念,還成為分化瓦解國民黨軍閥的銳利武器。

          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余正道介紹,紅軍石刻標語是中國現代革命斗爭史上獨特的文化現象,是紅軍留給綿陽人民的藝術瑰寶和精神財富。它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史學研究價值和豐富的政治、文化內涵,還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編輯:譚鵬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福利软件|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成人无码AV麻豆| 久草中文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无码|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免费无码午夜福利片69|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最近完整中文字幕2019电影| 欧美视频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最近2019年免费中文字幕高清|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视频| 天堂在线资源中文在线8|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