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不棄、重義守信、最美家庭,這是前不久公布的第二季度四川好人榜中,誠實守信好人楊群芳的幾個關鍵詞。
楊群芳,一位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在舉債救夫、誠信還債的道路上,肩扛責任、心懷誠信,省吃儉用打工掙錢,按月分期還債,兌現著舉債救夫時的全部承諾。
“楊群芳,說話算話,一口唾沫一個釘。遇到困難,咱們還愿意幫助她。”這是鄉里鄉親對楊群芳的評價。而關于她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四川省十大“重義守信最美家庭”、“十大最美綿陽人”等榮譽稱號也不足以詮釋她金子般的優秀品質。
面對身患白血病的丈夫,她不離不棄,各方籌集醫藥費,為丈夫治病。丈夫離世后,楊群芳為盡早還清為丈夫治病留下的30多萬元借款,她一邊照顧年幼的孫子,一邊不辭辛苦地打工還債。6年來,楊群芳及其家人通過自身努力已經還清銀行欠貸20余萬元。如今,56歲的她依然在綿陽務工還債。
20歲那年,楊群芳嫁給了游仙區魏城鎮榮發村七組村民伏孝賓,伏孝賓在城里跑三輪車掙錢,農忙時就早出晚歸回家幫著楊群芳干農活,兩人用勤勞的雙手打造著溫馨的小家。2012年,楊群芳的公公去世,由于過度悲傷和勞累,一直體弱多病的伏孝賓病倒了。到醫院一檢查,竟然是“白血病”。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但這樣的事楊群芳說她做不出來,也不會做。從2012年至2013年,為給丈夫治病,楊群芳花完了家中所有的積蓄,可醫生告訴她后續費用還要幾十萬元。
這對一個貧寒的農村家庭來說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家在,希望就還在!”楊群芳說,為了繼續給丈夫治病,讓兒子將價值十幾萬的農用車賣了,帶上兒媳婦外出打工掙錢,自己也借遍了所有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楊群芳一個人不但要耕種五畝地、養豬、養雞、養蠶等,每天上午還要陪伏孝賓去醫院化療,下午還要匆匆趕回魏城接孫子放學。由于長期營養不良、心力交瘁,楊群芳暈倒過很多次,但她都悄悄爬起來,咬緊牙關繼續操持著這個家。
盡管楊群芳為丈夫治病付出了一切,但病魔最終還是奪走了伏孝賓的生命,而楊群芳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立即籌劃如何全力以赴償還30多萬元欠款。翻開楊群芳的小賬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這些年的還錢歷程:在小茶館里做雜工,每個月有近千元的工資收入;到洗碗廠做過洗碗工,每個月有1200元的工資收入;在朋友介紹下離開家鄉,去成都一家火鍋店當服務員,做洗碗、洗菜等雜工,每個月包吃住可收入2200元工資……除非家里的必要開支,每月結余一律留著還債。
欠債還錢,楊群芳一刻也不肯閑下來,過年過節都不肯回家一趟。“當初借大家的可是救命錢。一天還不上,我就心里著急呀,一天也睡不到一個安穩覺。”楊群芳默默地說道。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郭若雪 實習生 魏培雯)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