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軍
黨的二十大集中體現了全黨智慧、全黨意志和全國人民心愿,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學深悟透報告原文,深刻感悟思想偉力,增強本領能力,創造性開展工作,把學習領悟成果轉化為履職盡責的生動實踐和實際成效,努力以江油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聚焦首要任務,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答好“高質量發展”答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瞄定“挺進全國百強、再創縣域輝煌”目標,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文旅興市、開放活市、生態美市”發展戰略,著力抓項目擴投資,用好策劃、儲備、實施項目工作機制,加快推動融通高科、天宜上佳二期等項目竣工投產,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開工建設;著力調結構促轉型,全面理清三次產業發展方向和主攻方向,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推動高端特殊鋼等產業集群集聚發展,聚力打造綿陽先進材料產業主承載地、綿陽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副中心及綿陽樞紐性文旅發展基地;著力推動改革促創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國資國企改革和江油“三項微改革”,依托中物院材料所等科研院所打通“研發—中試—產業化”成果轉化鏈條,開展長祥特鋼NPR、超高強鋼、鈹合金、氮化硅等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建設綿陽科技創新主承載地,確保在新的發展賽道上贏得更大主動。
堅持人民至上,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答好“高品質生活”答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新的征程上,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我們將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共同富裕目標,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原則,有序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加快鄉村全面振興,接續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道路安全生命防護等民生實事項目,著力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優質公共服務均衡共享,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健全優化城市建設管理機制,重拳整治違法建設、交通亂象、停車難等“頑疾”,營造舒適宜居的城市環境;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筑牢共同富裕的基礎支撐和兜底防線;提升網絡問政工作質效,辦好民生實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常態化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建設,一體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凝聚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
樹牢底線思維,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答好“高水平安全”答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我們黨立足我國發展所處新階段、國家安全面臨新形勢作出的戰略選擇,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必然要求。我們將堅決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增強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極限思維,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風險無處不在”的敏銳感,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切實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確保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快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發揮好安全生產、防汛減災、道路安全等新機制作用,全面排查整治重點領域安全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深入開展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禁毒人民戰爭,創新實施全域網格管理,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設更高水平法治江油、平安江油,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者系江油市委副書記、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