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明確了五個方面的著力重點,為加快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明確了五個方面的著力重點,為加快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綿陽擁有得天獨厚的高質量發展基礎和優勢,應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各項部署,找準貫徹落實的結合點、發力點,把黨的二十大各項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任務和舉措,落實到具體工作之中,更好推動綿陽現代化建設。
加快綿陽高質量發展,要以深化改革為抓手服務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將其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綿陽應以服務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優化“有為政府”職能,助力“有效市場”高水平發展,不斷降低全市市場主體運行的行政成本。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全面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要求,深化全市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加快綿陽高質量發展,要以實體經濟為主導建設現代化產業。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綿陽應堅決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壯大長虹、京東方、惠科等龍頭企業,積極強鏈補鏈延鏈;瞄準最具發展潛力的先進材料產業,加快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發展;積極培育核技術應用、激光技術等特色產業;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加快綿陽高質量發展,要以農業農村為載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了安排部署,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綿陽應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重點是以種業產業化發展為主線,聚焦生豬、糧油、蔬菜三大種業,支持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生豬種業產業園和綿陽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強力推進全國種業強市建設。全力推動農業高效發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大力實施現代農業“三品”工程。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面開展農村環境提質行動,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基本公共服務。
加快綿陽高質量發展,要以優化布局為導向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強調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綿陽應依托涪城、游仙、安州、高新、經開等中心城區,促進產業功能與現代城市功能聚合,強化輻射帶動和極核引領作用,打造成為四川乃至西部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發展高地,培育壯大區域經濟核心增長極;強化江油、三臺“兩翼”骨干支撐作用,加強與綿陽主城區對接融合,打造涪江沿岸經濟帶,建設綿陽區域副中心城市;推動其他區域錯位發展、協同發展。
加快綿陽高質量發展,要以“一帶一路”為引領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強調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綿陽在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應統籌推進以大通道促大開放,積極發揮中國(綿陽)科技城優勢,協同共建西部(重慶)科學城;重點打造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綿陽協同改革先行區、綿陽綜合保稅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充分展示綿陽獨特的城市魅力,擴大綿陽城市影響力,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匯聚更多創新資源要素,提升綿陽對外開放合作能級。持續開展城市形象推廣、產業項目推介、特色產品推銷“三推”活動,以開放合作增強發展活力。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