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扣緊責任鏈條,科學決策施策,問政庸政懶政,護航民生民利。日前,由中共綿陽市紀委、綿陽市監察委員會主辦,綿陽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綿陽日報社協辦的《陽光問政》全媒體直播節目開播。本期《陽光問政》以“清風護民利聚焦急難事”為主題,圍繞農村飲水保障、城鄉環境民生問題展開現場問政,維護群眾利益。
管網“蟄伏”地下,自來水還要盼多久?“請問綿陽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工程部副部長譚勇,采訪中你表示,第一次管網安裝完成后,你們根據經驗判斷水壓不足,究竟是單純憑經驗判斷,還是經過檢測手段證明水壓不足?”“我想請問涪城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武林,第一套管網建成后,綿陽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向你們反饋過水壓不足的問題,那為什么在接受采訪時告知水壓是足的呢?而且你的回答是第一批管網建成后,能夠基本滿足豐谷鎮供水,只是供水體驗不那么好,而我們采訪的事實是豐谷鎮和平村供水主管網建成后一直沒通水。”問政現場,面對特約監察員的辛辣問詢,被問責人都進行了現場整改承諾、表態發言,承諾和表態的重點集中在“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升效率,讓民生工程不遲到”,力爭早日讓農村地區群眾用上統一凈化、統一檢測的自來水。
2022年5月,我市正式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力爭到2024年,基本形成城鄉容貌改觀、環境治理有序、城鎮品位提升、發展環境優化、居民素質提高的良好局面。然而,在游仙區小枧鎮大河社區,一處面積約80畝的地塊上,建筑垃圾、渣土等堆積成山,其中夾雜的生活垃圾散發出陣陣惡臭,活生生成了“垃圾場”。2007年,該地塊被統征統占后卻沒有開發,一直處于閑置狀態。“請問游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陳胡立,為什么反映過四次,治理效果都不明顯呢?”“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清理、打圍都可以,那為什么要在上級領導親自過問后,才見整治效果呢?上級領導不過問,我們屬地政府、職能部門就真的‘管不下來’‘無能為力’了嗎?”“地塊從2007年統征統占后至今已15年,這種已征未供土地應該怎么科學處置、管理?而作為執法部門,雖有過攔截、處罰,看似做了工作,但‘一陣風’過去終究治標不治本。凡此種種,你覺得我們還需要作何反思?”問政現場,特約監察員一一問責、各職能部門紅臉出汗、積極認領問題,并作出整改承諾……
記者了解到,為持續鞏固“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強化紀檢監察機關執紀為民責任擔當,增強紀檢監察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2022年8月開始,市紀委監委在全市紀檢監察系統開展了“清風護民”專項行動,督促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截至目前,共收集各類問題2700余個,解決2300余個,發現問題線索44條,立案查處68人,組織處理63人,召開陽光問廉壩壩會、陽光問政現場會334場。本次《陽光問政》播出后,將及時開展“回訪”,確保問題整改落實,并將聚焦整改解決情況,及時通過綿陽廣播電視臺《陽光政務》、直播綿陽以及綿陽日報進行反饋,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綿報融媒記者 謝艷 文/圖)
編輯:李志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