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綿陽市涪城區創青年·1952項目生產的機器人,磨出新年的第一杯咖啡。(綿報融媒記者 陳冬冬 攝)
四川日報訊 “這是我們的咖啡機器人制作的第一杯咖啡,請院士專家嘗一嘗。”2月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志共和西南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黃琦等院士專家走進位于綿陽市涪城區青義鎮的創青年·1952項目時,迎接他們的是咖啡機器人及熱氣騰騰的咖啡。
只見一個“白胖子”立在桌后,一支機械臂端著杯子,另一支機械臂將咖啡注入杯中。這臺機器人看似簡單,技術含量卻不低。“難點在于雙臂協作,能夠精準還原螺旋倒水等手沖咖啡動作。理論上講,通過機器學習,咖啡機器人可制作任何一種咖啡。”西南科技大學機器人團隊相關教授說。
該項目是綿陽院士(專家)小鎮首個專家團隊項目。前一天,西南科技大學機器人團隊在這里完成咖啡機器人調試,而其首次“迎客”,就服務涪城區第三期院士(專家)“早餐匯”——邀請在綿陽的院士專家們一道吃早餐。
因為智能機器人的參與,一頓早餐變得別致起來。吃飯間隙,大家也圍繞著當前科技領域的一些前沿項目談得興致高漲,有2名專家還特意在餐廳里找到大屏幕,先后用PPT和大家交流起來。
2022年,綿陽實施“科技立市”戰略,探索建設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學城、院士(專家)小鎮、科創基金小鎮“兩城兩鎮”,以此搶占新一輪全球創新資源高點與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助力綿陽加快建成我國科技創新策源地、成果轉化承載地、人才交流集聚地。這個話題也引起院士專家們的興趣,“這里不僅要有林陰道,還需要步道、騎行道將不同區域連接起來。”而當地政府也計劃在周邊建設相關配套設施,未來這里將入駐上萬人才。
早餐期間,專家們也提起新成果和新打算。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華便忙著展示聯合多家研發機構研發的咖啡機器人和迷你版迎賓機器人。他是創青年·1952項目負責人,該項目初步計劃將“軟體仿生蜘蛛”“折紙浮動球”“智能機械臂”“折紙機器人”等多種機器人帶出實驗室,針對中小學線上、線下開展軟體機器人設計、3D打印設計等課程。
早餐臨近結束時,綿陽市涪城區委主要負責人向大家發出邀請:“去年,涪城區規劃了長30公里、輻射70平方公里的科創大走廊,歡迎院士、專家帶著團隊、項目入駐。”(郭若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原載2023年2月6日《四川日報》)
編輯:郭成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