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9嗎?我是永昌鎮諾西社區護林員鮑照軍,諾西社區紅巖磚廠附近坡地一處山林突然冒出小股白色煙霧,發現火情,請求支援……”3月31日16時55分,一場模擬的森林山火發生,北川拉開了“協作2023”森林草原防滅火雙重盲演的序幕。與以往演練相比,本次演練有何特點?
雙重盲演
全流程全要素檢驗應急救援能力
“這是北川首次開展雙重盲演,也是全市首次在森林草原防滅火方面開展雙重盲演。”北川羌族自治縣應急管理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研判分析火勢
據介紹,雙重盲演是國內近年來演練頻次越來越高的應急演練方式,演練前時間、地點未知,沒有腳本、沒有預演,演練啟動時各參演的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處于日常工作狀態,更貼近實戰需求。
此次演練以北川森林草原防滅火高火險期為背景,旨在檢視當地森林火災應急救援體系效能,全面檢驗縣域專業力量、支援力量、輔助力量和協助力量在突發森林火災時的協作水平和撲救技能,系統性驗證北川森林火災撲災預案、各屬地基層森防責任單位處置辦法與真實事件應對處置的差異。
雙重盲演分四個科目,即監測預警、屬地鄉(鎮)先期處置、縣指揮部應對處置、火場現場應對處置。監測預警方面,主要演練護林員、鄉鎮群眾等發現火情后按規定啟動火情報告流程,檢驗信息是否有效傳遞、指揮員判斷是否準確。屬地鄉(鎮)先期處置方面,檢驗從護林員、社區(村)義務撲救隊到鄉(鎮)半專業撲救隊快速反應、現場對“三先四不打”原則處置等的掌握運用情況??h指揮部應對處置方面,檢驗因地理、氣象、林相等各種原因導致火場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火勢繼續蔓延轉為3級響應處置后,指揮調度、應急方案制定和指令下達等情況。火場現場應對處置,檢驗現場指揮員任命規則和授權規則,按規定權限開展火災撲救情況。
義務撲救隊員先期撲救
據介紹,北川森林覆蓋率達66.02%,是森林防火中風險地區。此次應急演練也為清明節和“五一”節等重大節日期間應對處置突發森林火災事件奠定堅實基礎,為各類應急預案的小切口、常態化、實戰化演練做出可行示范。
真火真煙
高仿真模擬火災發生時的處置場景
演練現場,接到火情處置指令后,諾西社區義務撲救隊隊長葛健帶著9名隊員最先到達現場,快到煙點后他遲疑了一下,帶著大家退回稻田邊,繞過冒煙的2號大火堆及周圍灌木叢,奔向出現明火的1號火堆。“還行,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沒忘處置原則,知道觀察火場環境,根據現場進行預判。”負責現場演練的總導演、縣應急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本科目考察的內容之一就是社區(村)義務撲救隊現場應急處置時對打早打小、安全第一原則的理解貫徹情況。
查找暗火點
社區義務撲救隊、鎮半專業撲救隊相繼進場撲救,火場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火勢繼續蔓延可能造成較大以上森林火災,北川羌族自治縣森林草原防火指揮部研判后,按照應急響應預案請求成立縣應對指揮部,啟動3級響應,開始指揮調度、信息處置、應急方案制定和命令下達。
隨著各方救援力量的到來,演練現場馬達轟鳴、警笛聲聲:派出所民警到達現場設置警戒線,交警在周邊開始道路管制,特巡警在外圍開展秩序維護;應急便攜氣象站在15分鐘之內搭建完畢開始調試,車載雷達展開,發布火場天氣預報,風向、風速、空氣濕度和云層厚度等信息收集傳送至指揮部,火箭發射車就地展開部署;醫療救護隊到達現場,工程人員現場搭建指揮所,通信、電力部門遂行保障;民兵、社會救援力量和鎮半專業撲救隊一道,打通救援通道、尋找水源、開展重要目標設施和受威脅群眾排查;縣消防救援大隊等專業撲救力量梯次進入現場,整備的同時派人偵察火情,起飛無人機查勘火情,在各方的配合下,僅15分鐘就完成滅火;森警和刑警組成的查勘組入場勘察,其余人員開始安全有序撤離……
消防員對火勢進行撲救
記者注意到,除了“真火真煙”高仿真模擬火災發生時的場景外,盲演科目設置十分接近真實事件條件下當地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和實際情況,例如,演習火場諾西社區紅巖子周邊存在水源距離遠、路況差、網絡通訊差、施工車輛和人員來往頻繁等復雜條件。演練對先期處置、聯動應急指揮、火場撲救、應急救援保障等環節進行全流程全要素檢驗,做到多部門參與、多力量配合、多手段運用,消防救援隊伍、部門輔助力量和社會救援力量一體聯動、協同配合、聯合救援。
“盲演,也意味著指揮和實施上有了新變化。”該負責人說,此次盲演從組織、標準、內容、評估等方面統籌應急演練,確保演練高質高效;在參演主體、組織形式、場地選擇、科目設置上更加緊貼實際。演練結束后,將基于應急演練系統性開展評估,查找問題,整改提升,立足北川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構建各層次、各級別、各類型預案有機銜接的森林草原防滅火預案體系,進一步建立預案工作手冊和行動方案,增加預案的可操作性,確保森林草原火災的安全、高效和有序應急救援。
(張延 綿報融媒記者 蔣煒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