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游仙區人大常委會堅持分步實施重規范,立足基層人大規范化建設,以標準化、系統化、制度化、常態化、特色化“五化”為抓手,不斷提高“代表家站”建設管理運行水平,努力把“代表家站”建成代表履職的“比武臺”、服務群眾的“連心橋”、代表工作的“晴雨表”,為高質量開展代表工作、發揮代表主體作用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制定了《綿陽市游仙區人大常委會人大代表之家(站)建設實施辦法》。”據游仙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讓“代表家站”布局更優、建設管理標準化,根據文化習俗、選民人數、區域分布并按照“八個規范”“十有標準”進行全局規劃、科學設點,區人大常委會已在全區各鎮(街道)建成“代表家站”104個,并建立了區人大、鎮(街道)人大、“代表家站”“日常考核+年底復評”的三級動態考評機制。目前,全區900余名各級人大代表已按片區精準編入各聯絡站。
為進一步鞏固“代表家站”系統化建設,區人大常委會堅持譜好“夯實基礎-持續提升-現場評比”三部曲,由區人大常委會領導帶隊,全覆蓋開展“代表家站”建設運行專題調研,督導各鎮(街道)在“代表家站”全面建成的基礎上,規范常態化管理,高效使用專項經費,做到制度上墻、軟硬件設施達標。同時,每季度組織各鎮(街道)開展“代表家站”現場評比會,推動“代表家站”建設運行“好中更優、提質升級”,實現“代表家站”建設運行由零起步到分批提升,再到示范輻射的跨越轉變。
2022年以來,借助“代表家站”就近就便的優勢,區人大常委會經常性組織代表入站培訓,進一步加強代表履職制度化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各級人大代表入站履職3300余人次,接待群眾6800余人次,就轄區經濟社會發展,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視察、調研、法律宣講等各類活動450余次,解決問題280余個,走訪企業28家。與此同時,在發揚民主常態化方面,區人大常委會推動全區各級人大代表在“雙走訪”“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2022年以來,共征集群眾民生實事項目建議138條,辦結122條;票決民生實事項目20條,已完成10條,正在辦理10條,通過決策體現群眾意志,實現從“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轉變。
“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進一步豐富活動。”據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在忠興鎮開展“人大代表認家”活動,并建立民生“微實事”項目監督機制和代表履職清單;在新橋鎮聯合社會事務、環保、安全等政府部門以及紀檢力量開展視察,將代表履職與“雙聽雙問”等結合量化打分;在石馬鎮打造有“4”說事人大代表工作品牌,每月4日、14日、24日集中開展為民發聲履職活動……各具特色的代表工作在游仙區“遍地開花”。(綿報融媒記者 趙燁)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