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希望四川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他強調,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前瞻部署未來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當前,全省各地正在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如何理解“精準”要求?如何找準發力點?記者邀請政府有關部門、企業相關負責人、專家共同探討。
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如何做到精準發力?
主持人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圓桌嘉賓
翟剛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
柳江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周慶葭 國家電投集團四川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電投集團西南能源研究院院長
魯榮東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高級經濟師
談認識
什么是精準?
記者:如何理解“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的要求?“精準”體現在哪些方面?
翟剛:領悟“精準發力”的意蘊,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拿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精細勁,有力有效推進工業興省、制造強省走深走細走實。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當前,我省產業體系不優的主要矛盾體現在傳統產業長期占比過高,新興產業發育不足,迫切需要我們靶向聚焦,加力解決,為未來競爭和發展贏得主動。
二是堅持精準施策。我們將在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優勢的基礎上,重點拓展產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補齊打通產業鏈供應鏈斷點、卡點、堵點,提高產業安全和自主可控能力。
三是堅持務求實效。我們將以培育壯大20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為牽引,大力推動創新攻關、主體培育、質量品牌、數字賦能、安全綠色發展、融合發展、開放合作等,每個鏈群的對策路徑均精細分解到關鍵技術、拳頭產品、創新平臺、重點企業上。
四是堅持精細管理。加強黨對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省領導聯系指導重點產業機制,構建上下聯動、執行有力的工作體系。要踐行“一線工作法”服務基層和企業,既送“政策”也送“對策”。
魯榮東:我認為“精準”包含三個方面。首先是定位精準,四川布局現代化產業體系,應當站在服務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高度,找準產業定位;其次是方向精準,要結合四川的比較優勢、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找準發力點;第三是路徑精準,當前,全球產業鏈重組、供應鏈重塑、價值鏈重構不斷深化,對產業結構優化和布局調整帶來重大機遇,對四川來說,我們必須主動作為,高質量對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新布局,與東部地區形成更優的產業配套體系,提升四川產業的競爭力。
柳江:作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一,電子信息產業是四川首個營收過萬億元的產業,規模穩居中西部第一。當前,四川正乘勢而上,堅持創新引領、龍頭帶動、成鏈集群、協同融合,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高地。長虹則是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的代表企業之一。
對于長虹來說,“精準”就是要在全省推動電子信息產業提質倍增的總目標下,精準施策。具體來說,一是要聚焦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與國內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頭部企業戰略合作,持續推進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確保供應鏈的安全;二是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焦關鍵技術與“卡脖子”技術,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產業技術,更好賦能長虹主業與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鏈轉型升級;三是鍛長板補短板,發揮“鏈主”作用,鞏固產業體系優勢,對標世界一流企業,補齊渠道、品牌等短板,建立健全優化線上線下渠道,提升品牌美譽度。
周慶葭:作為能源企業,我們理解“精準”,是從四川能源全供應鏈和全產業鏈的薄弱環節來找發力點,比如我省河流來水量年度間、豐枯期差別大,具有不完全年調節及以上能力的水電裝機容量僅占40%左右。
“精準發力”的要求聚焦到能源領域,就是要科學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不斷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運行和消費利用效率,實現能源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在保證能源供給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四川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能源。
兩河口水電站 洛絨尼瑪/攝
談舉措
發力點何在?
記者: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力點是什么?
翟剛:我們將圍繞七個方面重點發力。在積極服務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方面,發揮好四川制造業的獨特優勢,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引導企業和各類創新聯合體開展基礎工藝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培育一批戰略性關鍵基礎產品。
在高質量對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新布局方面,抓實制造業招商,深化與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產業合作,精準招引一批“填空式”企業、落地一批“補充型”項目,帶動引進一批前沿技術、高端人才和優秀團隊。
在統籌推進傳統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方面,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全面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全覆蓋行動;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催生新經濟、新業態;專項推動人工智能、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發展6G、元宇宙等未來產業,促進核醫藥、無人機等產業新賽道爭先競速。
在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體系方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賦予領軍企業和產業鏈骨干企業更多創新資源調配權、技術標準制定領導權,提升企業在科技成果評價中的話語權。
在梯度培育制造業優質企業方面,堅持培育和引進并重,深入實施“貢嘎培優”行動,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培育本土總部型大企業大集團,打造產業鏈“領航”企業,做強更多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
在加快推動韌鏈強群發展方面,目前,我省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文件正在加緊制定,擬采用“賽馬”的方式,從20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遴選一批重點培育,并力爭再創建若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和本質安全發展方面,依托清潔能源優勢,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鏈、供應鏈,乘勢而上高質量發展鋰電、動力電池、晶硅光伏等應用和支撐產業,打造一批零碳工廠、園區。
記者: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精準發力”的過程中,如何將國家所需和四川所能結合起來,更好服務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魯榮東:四川是資源大省,這是我們最突出的優勢所在。發揮資源優勢,推動產業發展,我認為兩個方向是重要著力點。
一是清潔能源。千河奔流成就中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四川正加快培育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及其支撐產業、應用產業,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要科學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
二是初級產品開發。四川被定位為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的戰略基地。初級產品供給不只是提供原料,四川還需要依托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推動初級產品合理開發利用,把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進行更好開發利用,為全國的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撐。
柳江:從長虹的發展歷程來看,企業想要取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和國家戰略、國家需求緊緊綁在一起。這應該是所有企業尋找發力點的核心所在。
誕生于1958年的國企長虹,因服務國家戰略而興,走過半個多世紀,一直將產業和技術的布局緊扣國家戰略,為國家解決全產業鏈關鍵共性和“卡脖子”技術貢獻長虹力量,有效服務并保障國家產業鏈與供應鏈安全,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舉例來說,結合國家“雙碳”目標,搶抓全球“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機遇,長虹將新能源領域也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一,基本完成了從材料研發、產品制造、智能裝備到回收利用一體化戰略布局,電源系統、電池材料、電池裝備等產業鏈核心技術能力孵化培育全面展開。
因為布局及時且系統,新業態正在為長虹帶來新的增長空間。目前,長虹已啟動城市級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首批超級充電示范站已陸續投運。行業預計,到2026年,中國支持高壓超快充的車型保有量將達到1300萬臺,這是長虹等四川新能源企業廣闊的市場空間。
周慶葭:四川能源資源豐富,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的重要節點和源頭,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供給的重要力量。通過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既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也將進一步推動四川特色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型能源體系是什么?我認為,從電源結構來講,清潔能源、新能源占整個發電側能源的比重要達到一定的程度;從用戶側講,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有顯著的增長,當前四川省正在積極拓展電能替代廣度和深度,計劃2025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左右;此外,能源數據化、智能化程度應當有顯著的提升,建立高效的“源網荷儲”運行模式。
談目標
如何落實?
記者:推動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精準”的要求如何落實?
魯榮東:我省六大優勢產業中既包含傳統產業,也有新興產業。目前,我省傳統產業占比還相當大,不僅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石,也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來源。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作出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重大部署,這是推動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兩翼齊飛”,實現產業提質與規模倍增“兩全其美”的重要方法路徑。
要做到精準,絕對不是一個政策一個方案能夠解決的問題,應該用系統性眼光,推動政府、企業、投融資機構、行業組織共同發力,構建一個良好產業生態。
從東部發達地區的經驗來看,深圳認為,他們在產業培育中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支持科技創新型小企業,把產業創新的動能牢牢抓在自己手上。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多年穩居內地城市首位,與騰訊、華為這樣的大企業帶動不無關系。
反觀四川,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缺乏本土龍頭企業的帶動,四川部分高端產業領域處于“兩頭在外”的尷尬處境,需要進一步強鏈、延鏈、補鏈。
省委省政府已經明確要拿出專項資金支持制造業發展,資金怎么用也是個問題,一定要把握到企業發展的痛點和產業發展中的卡點,做到精準“滴灌”,分類施策。
柳江:長虹將以“精準”思維謀發展、提質倍增。接下來,長虹將圍繞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做強主業、做大新興產業、布局新賽道,也進一步助力四川做優、做強電子信息產業。
在做強主業方面,長虹將發揮主業原有的制造、技術等優勢,提升產品力與服務力,以用戶場景需求為導向,倒逼研發能力建設和研發實效提升;在做大新興產業方面,結合企業產業鏈等資源優勢與市場需求,做大半導體、計算等新興產業,創造高質量發展新空間;同時,長虹積極布局新賽道,比如瞄準康復養老,布局康養護理機器人與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新領域。
未來,長虹還將積極發揮產業鏈經濟、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推進“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賦能四川中小企業,助力四川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
周慶葭: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四川豐富的水電、風電、光電資源優勢和清潔能源裝備能力,瞄準新型電力系統、安全高效儲能、氫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天然氣水合物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示范項目,加快構筑支撐能源轉型變革的先發優勢。
翟剛:經濟和信息化廳作為統籌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經濟部門,將堅定扛起政治責任,加強部門與地方統籌協同,出實招、求實效,推動政策落地,確保措施到位,共同培植四川產業發展新優勢,堅決扛牢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政治責任;增強科學發展本領,針對發展中的困難問題,發揚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精神,結合實際創新思路,找到方法路徑,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堅守“忠、專、實、嚴”作風,全身心投入到提質倍增各項具體任務中來,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不斷提升工作執行力,確保各項工作高質高效落實到位。
新聞多一點:
落地見效圓桌談·小觀說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四川如何精準發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