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先扶智,教育百年基。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情系彝鄉”志愿者團隊9月初赴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地洛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美育沁潤共成長,彝鄉推普助遠航”的社會實踐活動。
志愿團隊9月3日抵達學校與學校負責人了解學情后即刻開始課程講授。第一堂課是志愿者張豐立的“誦讀經典”課程,課程在明確普通話的內涵,規范漢字拼讀的基礎上,同學們完成了選文章的完整朗誦展示。同學們在認識和理解朗誦藝術的過程中學習到了學說普通話的重要性和普通話實踐價值的藝術性。
次日上午的趣味英語課程由志愿者向貞講授,貫徹了“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的教學觀念,用字母歌和找字母游戲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緊接著志愿者楊宇帶來音樂課程——“民族樂器鑒賞與韻律操與卡祖笛演奏”,同學們在充分地了解到本民族的特色樂器后也學習了用卡祖笛吹奏豬豬俠主題曲,所有志愿者和同學們還在課堂上一起學跳豬豬俠韻律操,在陽光下,每一位小同學都露出潔白的牙齒跟著老師開心地手舞腳蹈。
志愿者何葉玫主講非遺文化傳播課程“非遺記憶——拓印、糖畫、皮影體驗”。課程聚焦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技藝,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后,分為三組進行非遺文化實踐體驗。拓印組的同學經過一錘錘的敲擊后,提前準備好的鮮花樹葉迸發汁液,很快被拓印到了帆布袋上。同學們使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擺放方式創造出了色彩繽紛、樣式各異且富有設計感的作品。
糖畫組的同學們在設計專業志愿者陳天豪的示范下,用晶瑩剔透的糖漿親手畫出了各具特色的植物、動物,有的還畫出了自己的姓氏。而皮影組的同學們,在志愿者小老師們的教授下,手握皮影,眼觀劇本,從三個和尚的團隊協作到西游記里唐僧師徒和妖精們斗志斗勇,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都被同學表演得有聲有色。
孩子們在兩天豐富充實的課程中學會了用普通話朗誦一篇文章,第一次認識到英文單詞,學會了簡單的樂器,第一次現場看皮影戲表演,第一次吃到自己制作的糖畫,第一次擁有自己設計的帆布袋。
西南科技大學與布拖縣多年來不論險阻或坦途始終攜手,第三屆“情系彝鄉”志愿者團隊離開了彝鄉,但種下的種子會不斷的長大,美育支教讓彝鄉的孩子們浸潤在美好之中,在他們心中留下一顆“美”的種子,而用“愛”和“美”澆灌的種子長大綻放出朵朵柔嫩明媚的索瑪花。 (何葉玫)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