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里,66歲的唐大爺總是感到頭暈,走路氣喘吁吁。近日,綿陽四0四醫院(綿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用5厘米的小切口為唐大爺完成換“心門”的“大手術”,解決了他的煩惱。
“現在頭不暈了,呼吸都順暢了。一直以為是自己年紀大了,沒想到是心臟出了問題,為綿陽四0四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點贊!”唐大爺豎起大拇指高興地說。
原來,唐大爺入院后心臟彩超診斷出主動脈瓣脫垂伴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需要進行心臟主動脈瓣換瓣手術治療才能康復。考慮到唐大爺年事已高,傳統手術創傷大、恢復慢,經過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的評估分析,決定采用“胸腔鏡下主動脈瓣機械瓣膜置換手術”的手術方案進行治療。
“傳統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需要在胸骨正中位置鋸開胸骨來進行手術,這種方式手術切口大、創傷大、出血多、術后恢復也慢,而且會留下15到20cm的疤痕。”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熊偉說,“胸腔鏡下主動脈瓣機械瓣膜置換手術,只需要在患者胸骨右側第3肋間做一個長約5到6cm的切口進行手術,手術創傷小、出血少,不僅保持了胸廓完整性,術后傷口感染機會小、并發癥少,恢復時間也明顯縮短。”
切口小意味著手術視野也小,可操作空間狹窄,手術難度成倍增加,這對主刀醫生的技術經驗和團隊緊密配合都提出更高要求,每一步操作都必須嚴謹細致、精準無誤。
經過充分的準備后,手術如期進行。術中,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在熊偉的帶領下,按照詳細制定的手術方案,通過胸腔鏡的輔助,成功為劉大爺完成了主動脈瓣機械瓣膜置換術。
術后,心臟彩超結果顯示劉大爺的機械瓣工作良好,心臟功能明顯改善。目前已康復出院。
熊偉介紹,目前心臟手術大多都需要在正中開胸的情況下進行,很多患者一聽說手術要開胸,除了懼怕手術創傷,也擔心術后疤痕影響美觀,作為省心血管疾病區域醫療中心,綿陽四0四醫院(綿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已常規開展微創小切口換瓣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能顯著降低手術風險、減少術后并發癥,更有利于加速患者術后生理和心理的康復。
(作者:熊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