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居民剛把電動自行車推進1層樓道,就被電梯上方的探頭“勸離”。
本報訊 “電瓶車禁止進入,請立即推出……”近日,在游仙區翰林東院小區14棟內,一位居民剛把電動自行車推進1層樓道,電梯口的探頭就立即閃光,傳來了“勸離”聲,很快小區物業負責人手機上也收到提示信息,兩名保安隨即趕到將電動自行車“勸離”。
近幾年,全國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事故屢見不鮮,電動自行車置于門廳、電梯、過道或是屋內時,一旦發生燃燒,30秒左右有毒氣體就會覆蓋整個房間,非常危險。為加強小區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游仙區住建部門在全市住宅小區率先試點小區電動自行車數字監管系統,一旦有居民推著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等禁止駛入區域,被系統識別后,將立即發出聲光并報警。
在該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棚,還安裝有一套火情預警設備,“這套系統上還裝有煙感器,一旦出現煙霧、明火等,能夠迅速識別、分析,并通過監管平臺及時反饋至物業相關人員手機上,幫助小區及時預警處置。”提供技術支持的電信公司工程師告訴記者。
在該工程師演示下,記者看到,這套系統除了對電動自行車入梯進行“勸離”,在小區樓棟門廳、走道、樓梯間等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區域,通過特殊物識別和感應,也能實現AI播報報警,實現了禁入區域24小時自動監管,同時還能及時反饋到相關監管機構。
“目前已在4個小區試運行,其中嘉萊東山郡、龍溪谷由移動公司試點,翰林東苑、瑞興苑由電信公司試點。通過科技手段加強各入戶大堂、電梯、停車棚等關鍵部位管控,將電動自行車火災隱患拒之門外。”游仙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通過科技手段守住市民家門口的安全,我市正加快步伐。近日,由市住建委搭建平臺,電信、移動、鐵塔等機構為城區物業小區和業主代表演示了智能響應技術,包括電動自行車AI識別、自動語音勸離、燃燒報警、防盜等功能,“目前技術已比較成熟,我們正在和一些物業公司、小區對接長效運營推廣事宜。”一位運營公司代表說。
采訪中,大多數居民對于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梯都持反對意見,對智能預警系統也很認可。但也有車主認為,除了在“堵”上下功夫,還要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提供安全場地,在“疏”上多想辦法。記者從市住建委了解到,近期各地主管部門正積極指導在有條件的小區合理規劃,科學設置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和充電區域,對一些沒有足夠場地的老舊小區,正商議通過利用舊改工程等方式,破解電動車充電停車難題。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