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綿陽市生態環境局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舉行,對今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記者梳理整理了以下亮點:
全面推進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方面
大力推動煤電、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節能技術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引導企業實施原料、燃料清潔替代,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全年力爭5戶以上企業(園區)成功創建國省級綠色制造示范單位。
貫徹落實《綿陽市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的決定》,推動先進材料、核技術應用、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綠色低碳產業提質倍增,力爭全市規上工業綠色低碳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
污染防治方面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印發《綿陽市2024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52項重點任務、130項工作內容,堅持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結構優化調整。其中包括,力爭年底前累計建成新能源汽車公(專)用充電樁不少于1.5萬根,實現快充站全覆蓋到縣、公用充電樁全覆蓋到鄉鎮。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印發《綿陽市2024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堅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快小流域綜合治理;積極推進總磷污染防治、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雨污混排口問題整治等各類專項行動,確保全市24個國、省、市考核斷面全部達到考核目標且水質持續鞏固提升;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保障。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持續推進40余家涉鎘等重金屬土壤污染源頭排查整治,對50余家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和地下水環境開展監督性監測,強化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和環境管理;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建設各類“無廢細胞”不少于300個,建成實施高新區生活垃圾提升改造、三臺縣污泥處置等項目不少于10個。
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
持續推進新一輪大規模綠化綿州行動,著力開展春季植樹造林和義務植樹活動。
推進森林城市示范點建設,實施森林城市進機關、進校園等綠化項目。
全年實施營造林30萬畝,加強翠云廊古柏等重點古樹(群)和千歲古樹保護工作,務實推進林業生態保護與修復。
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方面
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完成120個村、29861個戶廁新改建任務,完成60個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設任務。
(涪江觀察記者 尹秦 蔣成林 實習生 敬嬋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