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在辦公室看書
一有空,他就會捧著一本書靜靜地翻閱,休息的空當、課余閑暇時刻、回家后的片刻,都是他的閱讀時間;他,就是綿陽南山中學語文教師鄒平。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他向記者分享了他的閱讀生活。
見到鄒平時,他正在南山中學高三校區的教師辦公室里,手捧著一本古典文獻,閑適地翻閱。辦公桌右側,整齊地放著一排書籍,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簡史》等時政讀本,有《唐宋詩舉要》《古文辭類纂》《古籍版本學》等古典文獻,還有《高考語文試題分析》等教育類書籍。
鄒平是一個愛讀書的人,特別是自習課時,除了帶上教學資料,還有一本“閑書”,學生做作業、沒有人問問題時,他就會拿出來翻閱。忙完工作回到家,輔導完孩子作業后,他就會拿出書翻上一陣,有時也和孩子一起讀書。
“春風十里不如沉浸在書香里,讀書其實讀的是自己,閱讀的過程是對自己認識的過程。”鄒平認為,只要有閱讀的習慣與興趣,時間再緊張都可以擠一點出來,讀上一兩頁。
鄒平大部分時間是以紙質閱讀為主,隨著紙質書價格攀升,鄒平開始閱讀電子書,在他電腦里有個文件名為“我的圖書館”的文件夾,主要用來收藏電子圖書。
建立電子圖書館的想法,源自2008年在西華師范大學讀研究生時,鄒平因為專業原因,加之個人興趣,他特別喜歡古代文學作品,閱讀中還會就某一問題展開研究,查閱古代文獻資料,收集電子版古代文獻。
10多年來,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收集的文獻資料越來越多,如今,鄒平的電子圖書館收藏的數字資源已達到60G,包括經學類、史學類、文學類、諸子類等。這些電子文獻,讓鄒平的閱讀更加深入,知識儲備日益豐富,語文教學也更加得心應手。
由于長期從事教育工作,鄒平的閱讀更偏重于職業特性,常常進行有針對性地閱讀,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性閱讀。在閱讀過程中,一旦發現特別感興趣的問題,鄒平就會選擇不同領域、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同一主題書籍進行深入閱讀。
在鄒平看來,讀書不僅可以打破時空、身體的物理限制,增加對世界的認知,還能更加準確地認識自己,因此,他總是循著作者的思路,在閱讀中獲得思維、邏輯、表達等方面的提升,從這個角度說,閱讀過程就是愉悅自己的過程。(記者 張登軍 張瀚巍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