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參會企業分享“智改數轉”經驗和做法(記者 陳冬冬 攝)
綿陽新聞網訊 5月10日,綿陽市制造業“智改數轉”供需對接路演活動現場,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聯合北京工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布《綿陽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目前,綿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如何?基于前期的廣泛摸底調查,《報告》明確:綿陽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進展,但大部分企業在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和生產制造等關鍵階段數字化水平較為薄弱,總體仍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級階段。
重點行業數字化水平情況如何?《報告》給出了答案:從第一批診斷的100多家企業來看,電子信息、食品輕紡轉型水平較高,材料產業、裝備制造產業數字化水平普遍較低,需穩步推進。而醫藥、化工及其他產業等行業數字化水平參差不齊,需要樹立行業標桿,挖掘典型場景,帶動整個行業全面提升。目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擁有千億級企業1戶、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3家、電子元件百強企業3家,物聯網無線通信模組、移動通信終端用微型振動電機等10余個重點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2023年綿陽位列數字百強市第46位。
《報告》指出,綿陽市數字化基礎設施基礎較好。全市建成5G基站近10000個,5G終端用戶數近402萬,縣級以上區域、工業園區、交通樞紐等均實現5G全覆蓋,全部行政村均已通光纖;城市智腦一期工程、中國(綿陽)科技城超算中心建成投用,中國科技城軍民融合大數據中心加速建設,中國移動川北算力網絡中心、川北云計算大數據中心落地綿陽,九洲集團、長虹集團相關案例成功入選全國工業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試點典型案例。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創新,綿陽數字產業實現了較快增長,綿陽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居全省第二位。
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有哪些需求?《報告》明確:在諸多共性需求方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最急切的五項分別是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提升生產制造管理能力、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降低人力成本和提升產品研發設計能力。在獲得政府支持方面,企業更加希望能夠參加數字化改造培訓和獲得數字化改造相關補貼,同時希望政府能夠規范服務公司收費。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服務商的支撐。《報告》指出,目前,申請加入我市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庫共136家,已服務企業平均達到300家,可提供“小快輕準”型產品或服務戶均14個。在數字化基礎服務上,有超過90%的服務商具備業務系統能力,超過70%的服務商具備數據資源服務能力。在數字化經營服務上,有超過50%的服務商具備管理機制與采購供應的服務能力,超過40%的服務商能提供倉儲物流和研發設計。在基礎工具供給上,有超過50%的服務商能提供ERP、OA系統,超過40%的服務商能提供CRM和BI系統。同時,服務商正在結合綿陽實際,面向重點行業開發更多適合本地中小企業的“小快輕準”型產品和服務。
《報告》對我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出多重建議:一是標桿引領,看樣學樣。二是分業推進,“鏈式”轉型,帶動上中下游企業實現數字化協同轉型。三是企業主體,集群轉型,著力建立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依托產業集群、園區公共服務體系,強化數字化轉型資源供給,以集群式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四是需求牽引,市場推動,選聘優質數字化轉型咨詢機構,深挖企業發展需求和痛點,加強供需匹配,構建需求牽引的數字化轉型生態。(記者 謝艷)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