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運用科技智能化手段進行排查
綿陽新聞網訊 主汛期已至,又到了一年一度接受“防汛大考”的時刻。全市住建領域聞“汛”而動,積極開展隱患排查、管網清掏、防汛演練等工作,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涪城區運用管道CCTV(閉路電視系統)、QV檢測儀、爬行器等科技智能化手段,對易積水點位、重要路段管網及溝渠堰進行排查,出具排查報告24份,圖紙24份,視頻資料62份,整治問題點位26處,并采用“人機聯動”方式開展汛前清掏。截至目前,已累計排查管網543公里,處理淤泥8746。57立方米。同時,相關部門加強日常巡查,及時疏枝處理樹冠較大的行道樹,盡量減少樹冠受風面,同時針對抗風能力較差和新種植的行道樹進行加固支撐。今年已累計修剪樹木2100余棵。
游仙區組織開展城區汛前雨水管網專項清淤疏通行動,截至目前,排查管網150公里,清淤疏通管網120公里,累計完成師范學院路口等20余個積水點改造整治,新增雨箅子(排箅)、雨水井80余處,改造排水管網2000余米。汛前管網清掏工作從4月3日開始,預計5月中旬清掏完畢。游仙區還建立了《防汛搶險救災物資儲備臺賬》,就近儲備、上下聯動,共配備疏通車、排水車、吊車等各類搶險車輛30余輛,移動抽水泵20余臺,柴油發電機20臺以及大量安全警示爆閃燈、安全探棒、警示標桿、警示服、警示牌等相關物資。
此外,北川、三臺、江油等各縣市也積極行動,細致謀劃防汛工程,督促項目參建單位做好應急救災物資儲備,落實項目負責人帶班和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持續提升應急處變能力。(記者 蘭建春 唐韜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