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綿陽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5月12日晚10時,央視4套《中國緣》以長達20分鐘的時間,探尋綿陽優秀傳統文化。報道以漢服教授安白龍的視角,關注漢服文化、越王樓詩詞文化、嫘祖文化及安州非遺等。
58歲的安白龍來自加拿大,5年前成為綿陽師范學院的一名英語教師。2021年,一段學生拍攝的短片讓“漢服教師”安白龍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引來無數中外網友點贊。專題片以安白龍對綿陽傳統文化的解說、研究、體驗等方式為主線,探尋漢服文化,并追溯歷史到素有“華夏母親之都、世界絲綢之源”美譽的鹽亭,探秘絲綢的起源——鹽亭嫘祖故里、嫘祖博物館及繅絲技術的傳承。
“一座越王樓,半部文學史”。越王樓坐落在綿陽中心城區,由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貞任綿州刺史時所建,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四大名樓”。自唐修建完工之日起,眾多文人雅士紛至沓來,歷代詩人在此揮毫潑墨,寫下經典之作。越王樓的藏詩跨越上千年,達154首,被稱為“天下詩文第一樓”。央視報道中,在越王樓,解讀藏在樓中的上百首詩詞,感受“天下詩文第一樓”的盛景,回顧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
在綿陽安州區蝴蝶谷,探秘綿陽非遺——安州“紅酥”的制作。紅酥又名“干盤子”,是用豬肉、雞蛋、紅薯粉等原料,通過七道工序,炸制而成的片狀美食,因其“肉餡呈紅色,外面呈金黃色,黃中透紅”,故稱紅酥。據考證,紅酥的制作方法最早出現在清代著名“巴蜀才子”李調元編輯的《函海·醒園錄》當中。
探尋綿陽文化密碼,發現綿州文旅地標,品味綿陽非遺美食……綿陽,正以守正創新的姿態,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記者 魯文林 彭雪 實習生 馬瑞文)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