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政協委員建議開發推廣綿陽地域特色產品,相關部門積極辦理——
做大“后備箱經濟” 叫響“綿陽造”品牌
文旅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要素富集地。綿陽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如何進一步挖掘科技之城的另一面,讓更多人感受并記住綿陽的獨特魅力?
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期間,江油市政協提交了集體提案——《關于開發推廣綿陽地域特色產品,做大旅游“后備箱經濟”的建議》,圍繞“開發推廣地域特色產品”主題,提出有利于文旅產業發展的建議,相關職能部門積極辦理。
提案聚焦
明職責理思路,培育包裝區域品牌
“后備箱經濟”是指游客開車去旅游時后備箱是空的、返程時捎上當地特色產品將后備箱裝得滿滿的一種經濟現象。發展旅游“后備箱經濟”,對于推動特色農產品向旅游商品轉化、培育發展新動力、助推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提案認為,近年來,綿陽高度重視農旅融合發展,推動北川臘肉、江油肥腸等一批特色農產品進入旅游“后備箱”,為帶動農民增收、農村產業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也存在旅游文創產品缺乏、區域品牌不響、推廣力度不夠等問題。
對此,提案建議,組建工作專班,負責統籌協調開發推廣綿陽地域特色產品;由市級相關部門對開發推廣地域特色產品加強政策指導,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加快開發一批本土特色濃郁的土特產品、旅游文創產品、特色食品等。
提案還建議,加大對“綿州珍品”區域品牌的培育包裝力度,讓更多綿陽特色產品融入“綿州珍品”,打造全國全省立得起、叫得響、競爭力強的“綿州珍品”,并在旅游關鍵場所設立“綿州珍品”展示銷售專區。建議統一攝制反映“綿州珍品”和綿陽旅游的專題宣傳片,并多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吸引更多外地游客來綿體驗游玩,選購“綿州珍品”,滿載而歸。
提案追蹤
抓要點重推廣,持續叫響“綿陽造”品牌
記者從該提案主辦單位市文廣旅局獲悉,接到提案后,提案主辦以及協辦單位高度重視,結合綿陽實際深入分析,落實一系列具體措施并及時辦理回復。
去年,我市成立了由市文廣旅局牽頭,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多個單位為成員單位的“旅游行業助力特色農產品發展工作專班”,定期召開全市旅游行業助力特色農產品發展聯席會議,共同研究確定有關重要事項。
在開發特色產品方面,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合旅游商品、名優特精品、特色農產品開發推廣工作,共同組織開展了“2023綿陽旅游商品遴選推廣活動”,評審確定了“2023綿陽十佳旅游商品”,并借助各類文旅活動,對綿陽旅游商品進行了大力宣傳推廣。
裝滿游客“后備箱”,必然離不開特產美食。為此,我市以綿陽米粉為切入口,出臺《綿陽市加快打造百億米粉產業集群實施方案》,并啟動實施綿陽米粉、綿陽香臘、江油肥腸三個百億產業工程。
在加大營銷推廣方面,該負責人透露,以九綿高速交旅融合為切入口,我市推動市內首條交旅融合示范高速公路(九綿高速)建設,探索交旅融合有效路徑;通過地理標志助力特色產品發展,借力“地理標志產品”評選,制訂并發布了15個地理標志產品地方標準,與市財政局聯合印發《綿陽市專利商標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鼓勵推進運用地理標志;同時,以“綿品出川”“綿品七進”為契機,打通“綿陽造”產品銷售渠道,全力推動綿陽地域特色產品走進省內外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助力鄉村旅游“后備箱行動”。
(記者 唐顯枚)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