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鎮馬鈴薯豐收
綿陽新聞網訊 連日來,江油市武都鎮陽亭壩村的田野上,采收馬鈴薯的勞動場景一派火熱。種植戶們正爭分奪秒,采取“機械+人工”的方式,加快馬鈴薯采收速度,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伴隨著收掘機具來回穿梭,一壟壟個大飽滿的馬鈴薯相繼破土而出。村民們緊跟其后,熟練地將一顆顆個大皮薄、色澤鮮亮、外形飽滿的優質馬鈴薯進行采收、分揀、裝箱、打包、裝車,大家分工明確、干勁十足,以確保新鮮的馬鈴薯能夠及時裝車運輸,發往全國各地。
“當下正是馬鈴薯采收的大好時機,我們農場人力與機器幾乎都是滿負荷運轉!”江油市明利家庭農場工作人員楊勇表示,他們農場地處馬鈴薯產業園區核心,今年種植了600多畝馬鈴薯。在田管中克服早春凍害,加強水肥管理,確保馬鈴薯產量穩中有升。經測算,農場馬鈴薯總產量約1800噸,產值可達300萬元左右。為了搶收馬鈴薯,農場每天雇請本地村民六七十人。每天往外發運馬鈴薯四五十噸,主要銷往綿陽、成都、重慶等城市的農貿市場。
據悉,江油市武都鎮日照充足、水源豐富、土壤肥沃,尤為適宜馬鈴薯種植。近幾年來,在種植大戶的帶動下,該鎮涌現16家馬鈴薯專業戶,種植面積超過5000畝,并以此為基礎建成了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經過探索實踐,總結出“稻薯輪作”“蔬薯輪作”的循環生產模式,以及“家庭農場+基地+公司”的經營模式,并實現了馬鈴薯生產全過程機械化。
為了推動馬鈴薯產業發展,江油市將馬鈴薯種植技術作為農技推廣主推技術,以調整農業結構為手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地發展馬鈴薯產業。如今,馬鈴薯已成為江油市的特色產業,有力促進了當地群眾致富增收,成為既讓村民“田間豐收”,又讓村民“錢袋子豐收”的富民產業。據悉,2023年江油市馬鈴薯種植面積達4.02萬畝,其中冬播3.3萬畝,今年產鮮薯約10萬噸,產值達3億元。(羅蓉 符慶樂 記者 陳元松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