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這是去年底,全省18個集成授權改革試點區域GDP約占全省總量的比重。
17條!
這是去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經驗被國家推廣的數量。
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這一年,四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全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把中央部署與四川省情實際結合,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
回首2024年,四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歷程間,一條鮮明的主線貫穿始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謀劃推進四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歷來敢為天下先的四川,如何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
直面時代考卷,四川提出,準確把握黨中央關于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重要要求,結合實際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認真謀劃四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堅定貫穿到四川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全過程。
貫徹落實中央部署,關鍵在學懂弄通、學深悟透。去年7月,四川先后召開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省委深改委會議等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貫徹舉措。省領導分赴市(州)進行宣講指導,組建17個宣講團深入機關、企業、鄉村等宣講。去年底,又舉辦市廳級主要負責同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讀書班,集中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學習在深入,認識在深化,思路更清晰。去年,省領導牽頭開展20個重點改革課題研究,分領域召開系列專題會商會,廣泛聽取基層意見建議。聆聽意見、匯聚智慧,聚力謀劃四川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全面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領域改革、完善安全發展體制機制、加強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等的務實舉措。這些成果,最終轉化為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對全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的部署。
更要細化舉措、落地生根。錨定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細化責任分工,對改革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壓實責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聚焦重點,印發抓好若干重點改革事項安排和推進“系統集成改革事項”清單。至去年底,中央深改委(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需要四川對接的420個改革方案做到全面對接。
省委書記王曉暉認真履行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第一責任人責任,定期主持召開省委深改委會議,每月聽取重點改革工作進展匯報,研究謀劃、及時調度重點改革舉措,不斷把改革謀劃轉變成具體改革舉措的“規劃圖”和“施工圖”。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踏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四川節奏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千頭萬緒,四川如何落子 ?
省委明確,聚焦抓住推進四川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突出以經濟體制為牽引、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隨后,一批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四川實際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舉措陸續推出,不斷為四川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勁動力和制度保障,踏出鮮明的四川節奏。
經濟體制改革被擺在首要位置。去年,四川打出“育主體、降成本、注活水”等組合拳。從啟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到推進川投集團、省能投集團戰略重組,再到全面啟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五個專項治理”,四川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提速。全年全省清理了一批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政策文件和不合理罰款規定,“民企首貸通”對接5.4萬戶民營小微企業、促成融資合作437.4億元。
新質生產力是改革的發力點。去年2月底,省委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舉辦“新春第一課”,謀劃全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線圖”。隨后,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對于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作出重點部署。此后,6個重大科技專項、首期規模200億元的四川省政府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六大優勢產業領域54個重大科技“揭榜掛帥”項目等陸續出爐。
人才工作機制迭出新招。去年,初步建立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標準,分類實施人才管理授權規范試點和國家科技人才評價改革綜合試點,將全省科研經費預算編制科目從9個減少到3個,進一步為科研人員松綁。
數據是最客觀的記錄者:全省累計完成科技成果分割確權2407項,合作或新成立企業732家、帶動社會投資近220億元。
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畫卷加速鋪展。對內,堅持“抓好兩端、暢通中間”,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成都西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持續推進,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改革試點全面深化,遴選20個強縣(市)開展擴權賦能改革。同時,成都、攀枝花、宜賓、廣安差異化改革試驗步入深水區,繪制完善支持德陽建設高端裝備科技城“路線圖”。對外,川渝兩省市協同立法賦予川渝高竹新區行政主體資格,10個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功能平臺加快成為跨省協作的“樣板間”。
數據為證:去年前三季度,全省39個欠發達縣域GDP增長5.7%、高于全省0.4個百分點。
開放也是改革。去年底,四川時隔12年再次高規格召開對外開放發展大會,明確“西拓、南進、東接、北融”開放思路。目前,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3.6萬列,進出川大通道達50條。
堅持為民導向,改革發展成果更加可感可及
發展的成果如何惠及更廣大的蜀鄉父老?
四川的回答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特別要圍繞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來研究謀劃,讓改革舉措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堅持為民導向,謀劃推出 “小切口、大縱深”改革措施——這是去年四川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具體實踐,更是四川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歲末回望,全年四川用改革賦能交出高分答卷——
民生底線穩穩兜牢。去年,全省不斷加碼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政策措施,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00萬人以上。省級完成社會保障卡一卡通立法,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城市低保標準進一步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和改革步入快車道,成功躋身全國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省。防止返貧監測、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數據和政策有效銜接機制建立完善,穩定消除返貧風險12.28萬戶、41.54萬人。
公共服務供給有效增加。圍繞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務教育體系,率先試點校外培訓“先學后付”改革,校外培訓行為更加規范。同步啟動四川省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成都美術學院、廣安理工學院獲批籌建,完成省級職業教育立法。
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挺進。借助天府融媒聯合體建設,建成貫通省市縣三級的融媒體中心體系,全省文化大數據體系基本建成,啟動樂山大佛世界遺產保護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云貴川赤水河、川甘黃河、川渝長江跨省流域與省內重點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蜀道翠云廊古柏保護利用機制在全省推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再出發”。全年,全省完成草原濕地、廢棄礦山等生態修復349.8萬畝,修復大熊貓棲息地9.06萬畝,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持續筑牢。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2025年,“十四五”收官之年,四川將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謀劃推出更多自主創新改革,聚焦重點領域攻堅突破,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注入更多新動能!
記者 王成棟
(來源:川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