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硬\實\力
科技城單項冠軍
四川旭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高鋁超薄觸控屏保護玻璃
四川東方絕緣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電工聚酯薄膜
四川省銀河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重鉻酸鉀
綿陽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可變氣門正時系統(VVT)
綿陽西磁科技有限公司
釤鈷磁性元件
5月6日,結束休假從山東趕回綿陽的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玖誼源)技術經理張鵬,在工作本上記下醫用回旋加速器中心區提升研究、研發團隊碰頭會等工作要點。他暗下決心:“早日推出國產30兆伏回旋加速器產品。”
同一天,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巨星永磁)技術人員曾基靈準備前往成都,代表公司參與磁懸浮技術攻關項目。
張鵬和曾基靈都是從外地來綿的新青年。吸引他們的不是綿陽眾多的科研院所,而是可從事技術成果轉化與創新產品研發工作的創新平臺。
過去3年,綿陽吸引各類人才8.6萬名,其中碩士、博士等青年人才超1.5萬名。這也是2024年綿陽新增1.1萬常住人口的關鍵支撐。
抓產業必須抓科技。年初,綿陽定下“發揮中國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目標,而推動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的突破點之一,正是為青年人才創新打拼提供平臺,著力暢通從新技術到新產業的轉化通道。
長期以來,綿陽國防科研院所在核技術、激光、磁性材料等領域實力雄厚,但存在科技與產業缺乏聯動的問題。“大科技”如何孵化出“大產業”?破局,在人。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國平 祖明遠 王培哲 任紫鑫
基礎 科技聚集地
人才走動中促成更多合作
“研究核技術的,怎么可能不知道綿陽!”張鵬畢業于中國科學院,長期從事核技術及應用研究。2024年,當他萌生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產品的想法,尤其是決心研制醫用回旋加速器時,他發現只有一個選擇。
綿陽在核醫療健康產業方面起步較早,玖誼源研發的首臺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靠的正是院所企業聯合攻關。
綿陽有20家國家級國防科研院所,哪些技術適合產業化?要做好雙向選擇,關鍵在人與人之間的走動。
“五一”假期,綿陽市游仙區芙蓉溪畔綠道成為騎行愛好者的“打卡”地。5月10日,游仙區在此舉辦第三屆院地青年聯誼活動,旨在增加青年人才之間的了解。
走動交流無處不在。綿陽舉辦的會議活動,經常邀請院所負責人出席。頻繁走動中,許多隔膜得以消除,更多合作得以促成。
以核醫療健康產業為例,依托院所相關資源,目前已簽約項目28個,總投資超223億元。中廣核技、先通醫藥等15家企業入駐,涵蓋醫用同位素、質子醫療裝備等領域。
綿陽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則是走的另外一條路線。在巨星永磁的生產車間,一塊塊銀白色、拇指大小的磁鋼通過機器,隨著“咔嚓”一聲,瑕疵產品被拍照識別,合格產品被打包發往某電動自行車企業。
磁性材料應用非常廣泛。據估算,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臺車會使用2公斤到5.5公斤磁鋼;而在人形機器人方面,這一用量為2公斤到5公斤。
四川有豐富的稀土資源,不乏院所和下游產業需求,巨星永磁的落地補齊了綿陽磁性材料中游產業萬噸級磁材生產基地的短板。
去年,巨星永磁推出了一款磁鋼產品,能耐150攝氏度高溫。“院所研究偏橫向,面比較廣,而企業側重縱向,深挖產品工藝。”巨星永磁常務副總經理黃浩說,團隊通過改造工作流程,提升工藝參數,讓產品性能得到極致發揮。受益于該產品,巨星永磁今年產值有望實現20億元。
平臺 成果轉化器
中試平臺將樣品變為產品
激光快速掃過,細密的金屬粉末堆疊,一根略帶弧度的“機器狗腿”逐漸成形。“五一”假期,四川五八增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五八增材)的金屬3D打印機仍忙碌運轉。“訂單不停,都是定制的精密零件。”工作人員說。
五八增材門口掛著一塊牌子——綿陽科技城新區中試快速成型服務中心。因為這塊牌子,公司還在調試設備時,就收獲了超1000萬元的訂單。
什么是中試?為什么中試服務有這樣的魔力?
技術成果要實現量產制造需要經過產品定型,這個完善生產工藝、材料配比、設備調試,乃至重構商業模型的過程就是中試。綿陽科技城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打了個比方:“中試就像把菜譜變為菜品。”
隨著創新團隊匯聚,中試服務的需求迫在眉睫。2024年9月,中國(綿陽)科技城中試服務公共平臺正式上線。目前,該平臺已聚集119家中試服務機構。其所在的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周邊3公里內,可解決中試所需的大部分服務。眾多創業團隊的產品可就近享受服務,無需送至省外,從而縮短周期,降低成本。
中試服務平臺的上線還帶來新收獲。該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常有風投基金來尋求合作,綿陽科技城新區管委會成立了1億元的中試基金和5000萬元的‘先投后股’專項資金。”
在綿陽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下稱光研院),一個可容納30人的電梯空間令記者感到意外。“這是為了方便運送光學設備。”光研院工作人員解釋。
為搶占激光產業先機,游仙區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變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光研院。通過共享成套設備,獲取技術支持,這里迅速推出了一批打破國外壟斷的產品。近期,一款抗磁型深低溫溫度傳感器定型已在國內超導研發領域得到應用。
配套 人才吸引力
“帶土移植”政策鼓舞創業者
在介紹中試快速成型服務時,五八增材設計人員王勇對正在打印的樣品如數家珍。
王勇從西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來到綿陽,加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此后,他所在的技術團隊創業孵化出了五八增材。
從國有企業到初創團隊。王勇和同事當初的顧慮,被一項“帶土移植”的新政策打消——團隊可以帶著科研成果參與創業,原編制保留4年。“這個政策確實鼓舞人心。”王勇說。
這樣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在綿陽還有很多。“瞄準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關鍵節點,我們不斷完善系列政策,全力暢通從新技術到新產業的轉化通道,哪里有‘痛點’‘堵點’,哪里就是我們發力的重點。”綿陽市科技局局長劉雨果說,我們還在起草新的政策,不斷推動政策體系更新。
以人為突破口,綿陽科技資源、良好生態等優勢得到釋放。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綿陽各類人才流入量達8.6萬名,較前3年增長153%,其中碩士、博士超1.5萬名。
綿陽新青年的涌入,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加快升級。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是城市活力最旺的地方,周邊區域通過改造升級,變為美食、文化休閑等主題街區。
“過去這里咖啡店、公交車很少,現在連無人公交車都有很多了,還有咖啡機器人現場‘拉花’。”王勇說,“五一”假期,有不少外地朋友專程來這里打卡。
“我們在城市建設和更新中植入更多的青春元素,全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園區。”綿陽科技城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得益于創新活力的釋放,近3年來,綿陽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一直居全省前三。
?。ㄔd2025年5月15日《四川日報》)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