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心建設納入發揮中國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2025年重大平臺清單,制定年度重點任務高效推進
●目前中心可完成180項計量檢定能力、235項計量校準能力、179項關鍵參數測量項目能力建設
□記者 鄭金容 劉鳳君
計量筑基,創新致遠。5月20日是“世界計量日”,今年以來,綿陽通過建設四川省磁性材料及器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這一平臺,服務產業全鏈條,有效解決企業突破“測不準、測不全”的技術難題,打造計量創新高地。
強力整合資源 筑牢計量根基
磁性材料產業是綿陽市七大特色產業之一。綿陽匯聚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所、巨星永磁、西磁科技等一批技術水平領先的磁材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是四川省磁性材料及器件產業的重要基地。
2024年10月23日,四川省市場監管局批準綿陽市籌建四川省磁性材料及器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依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所為主體,聯合綿陽市計量測試所、綿陽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共同籌建。
為建好中心,綿陽出臺《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十條政策(試行)》,對國家級、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給予資金支持,同時將中心建設納入“發揮中國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2025年重大平臺清單”,制定年度重點任務高效推進。
今年1月以來,市市場監管局成立中心建設工作專班,明確工作職責,建立高效機制,通過聯合中電科九所、市計量測試所、市質檢所等機構,整合配備先進設備233臺(套)提升測試能力,測量能力覆蓋電磁兼容、磁學特性、材料分析、環境可靠性試驗等五大領域。
聚力創新突破 填補行業空白
“在建設過程中,通過深化企業協同創新,促進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高效銜接,并開展永磁、軟磁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突破5G高頻測試技術瓶頸,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難題。”市計量測試所副所長張志剛介紹說,同時研制在線檢測系統和裝備,將計量技術融入產品設計、研制、生產、試驗、使用等全壽命周期環節,提高生產過程控制的準確性和穩定性,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計量測試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起草了《永磁體磁偏角測試儀校準規范》,經省市場監管局批準于2025年3月1日發布實施。該規范的實施有助于搶占行業高地,填補國內永磁體磁偏角測試儀校準的空白,從而帶動永磁材料、軟磁材料及元器件產品的質量大幅度提升。
“我們現在每天都用這個規范來檢測產品,測試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到檢測的準確度提高了,從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讓我們在市場上也更有底氣了。”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部長王習英介紹說。
有了產品實力背書,企業的訂單也接踵而至。“今年以來,一些重點企業客戶主動上門尋求合作,企業也迎來了開門紅。”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浩說,今年有望實現20億元產值。
著力服務供給 推動提質增效
四川省磁性材料及器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建設,有效整合了本地科技資源,中心目前可完成180項計量檢定能力、235項計量校準能力、179項關鍵參數測量項目能力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計量保障。正式建成后,將為磁性材料及器件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提供全溯源鏈、全壽命周期、全產業鏈并具有前瞻性的計量技術支撐,也為綿陽打造國家級磁性材料產業集群提供關鍵支撐。
為進一步了解產業需求,中心主動調研規劃,組建專業調研團隊深入產業一線,與50余家企業開展深度交流,收集技術難題與需求100余項,切實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測不全、測不準、測不快”的難題,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助力打造高質量產業集群。
“中心還為200余家企業開展檢定校準服務,將計量測試服務滲透到企業產品研發、生產、應用等全過程。”張志剛介紹說,通過中國(綿陽)科技城市場監管創新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知識產權”五位一體綜合服務。
目前,中心已與長虹、九洲等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未來將為新能源、電子信息、智能家電等領域提供更高效的計量測試解決方案。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產業發展需求,持續發揮技術優勢,高質量推進四川省磁性材料及器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為四川省磁性材料及器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