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州區黃土鎮的四川國豪種業水稻制種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戶們正搶抓晴好天氣,進行人工父本栽插秧。
綿陽新聞網訊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位于安州區黃土鎮的四川國豪種業水稻制種標準化生產基地,一片生機盎然的繁忙景象,翠綠的秧苗與寬闊的水田相輝映。農戶們正搶抓晴好天氣,進行人工父本栽插秧。搬運、拉線、插秧……一連串嫻熟的動作下來,農田披上了“綠裝”。
“當前,水稻制種進入了移栽環節,由于技術要求嚴格,父本栽插以人工作業為主,再過幾天就采用機械插秧,完成母本的移栽。”國豪種業生產經理李守國介紹,制種水稻種植很講究技術,插秧過淺會造成散苗、倒苗,插秧過深則分葉差,后期穗少。
國豪種業在安州花荄、黃土等地水稻制種面積達1800余畝。近年來,該公司采用機械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種植模式,生產出了高質量的種子,出口越南、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國家,每年出口12萬公斤左右。“我們目前主要做‘岡優725’和‘國香優215’這兩個品種的出口,由于種子高產穩產抗性好,品質優良,深受國外用戶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在印度尼西亞,我們的雜交水稻品種被稱為‘東方魔稻’,是豐產的象征。”李守國告訴記者。
一方沃土,育一方水稻。安州土地肥沃、光溫條件好、雨水充沛,是四川省重要的產糧基地。安州區農業農村局種子站站長蔣濤表示,安州始終將基地建設作為種業發展的重點,制定出臺《關于支持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的八條措施》,先后整合投入資金5億元,建成標準化水稻制種基地12個共計4.5萬畝,制種基地做到高標準農田全覆蓋,農田建設標準化、制種全程機械化、種子加工自動化、流程控制信息化、生產服務社會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安州形成了“塔水—花荄—黃土—河清—秀水”百里水稻制種走廊,制種規模在全省名列前茅。每年從這里走向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的種子達千余噸,現代種業已經成為當地一張特色鮮明的產業名片。
下一步,安州將聚焦建成“5萬畝國家級制種現代農業產業園”總目標,進一步完善水稻制種標準體系,加大職業經理人的培育力度,不斷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加大種子執法力度,全方位提升全區制種業競爭力,為全面打好種業振興仗,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更多力量。
(安州融媒記者 安崢 宋德平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