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春梅
作為中國科技城,綿陽正以“李白文化”“兩彈一星”“熊貓家園”三大IP為引領,通過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全域旅游升級。
7月16日,在市委八屆十次全會上,市文廣旅局、商務局、農業農村局等文旅矩陣部門相關負責人紛紛表示,將挖掘文化內涵、創新業態、加深農旅融合、串聯空間節點等優勢資源,構建“文化為魂、產業為體、全域為局”的發展新格局。通過品牌化打造、產業化提質、數字化賦能等舉措,實現從“單點資源”到“全域鏈條”的躍升,推動綿陽由“旅游過境地”向“文旅目的地”轉型。
“綿陽文旅將深入貫徹市委八屆十次全會精神,大力實施文旅資源聚合工程。”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廣旅局局長竇建磊表示,深挖“李白故里”“兩彈一星”“熊貓家園”三大IP,將歷史文化、紅色精神與生態資源轉化為文旅競爭力。
重點推進四大舉措:一是優化空間布局,打造“尋蹤李白故里·探秘原始風光·體驗白馬風情”“度假仙海湖·祈福七曲山·勵志兩彈城”和“訪熊貓家園·游大美羌城·享古海溫泉”三條精品旅游線路;二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三是整合提升10個重點景區;四是培育15個夜間消費場景,形成“全季+全域”旅游格局。
那么,依托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如何開發農耕體驗、非遺手作等互動項目,推動“觀賞式旅游”向“沉浸式體驗”轉型?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文創合伙人”制度,聯合本地文化能人孵化民俗項目;同時通過舉辦農民文藝作品展、農耕農趣文化體育等活動,抓好農耕文化開發利用。例如,江油市青蓮鎮“鄉音會”賦能鄉村文旅,北川羌族文化生態區推出羌繡、羌歌體驗,讓游客“帶走故事”而非“僅留腳印”。
打破部門壁壘,如何推動文旅、商務、農業資源聯動?
“堅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緊扣‘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主線,扛實扛牢商務責任,服務文化強市旅游強市建設。”市商務局局長陳崇諾明確表示,重點抓實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做新場景,創新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提升游客體驗;二是做優活動,舉辦高質量的文化旅游活動,增強城市吸引力;三是做強主體,扶持和培育文旅企業,夯實文旅產業基礎。
同時,休閑農業成為融合抓手。依托3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9個省級農業主題公園,綿陽推出“春賞花、夏避暑、秋研學、冬農趣”四季活動。北川羌茶生態游入選全國精品線路,江油稻香漁村探索“農業+研學”模式,實現“田園變景區、農房變民宿、產品變商品”的增值效應。
九綿高速的全線貫通,成為綿陽文旅串珠成鏈的關鍵紐帶。該線路串聯起江油李白紀念館、平武報恩寺、白馬王朗等節點,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網絡。市文廣旅局將以資源聚合為抓手,推動安州羅浮山溫泉、梓潼七曲山、鹽亭嫘祖文化等子品牌協同發展,形成“協同輝映”的集群效應。
此外,綿陽強化區域合作,與阿壩州共建“大九寨”旅游環線,推出跨市聯票、一程多站等產品,提升游客停留時間和消費水平。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