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畝梨園的工人正在分揀梨子
□ 林世琪 記者 安崢 文/圖
近日,安州區花荄鎮紅花源的百畝梨園迎來豐收,而今年和往常一樣,梨子還在樹上,就被外地客商提前“鎖定”,“期貨式”的銷售模式不僅助推了產業升級,更推動了農旅融合發展。
走進安州區紅花源3A旅游景區,百畝梨園里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工人們正忙碌地穿梭其中,采摘、搬運、分揀、裝箱。種植戶胡興華告訴記者,以前的果子種出來害怕賣不掉,現在有外地客商提前就把果子預定了。
早在5年前,胡興華就與外地客商簽下訂單,今年是“期貨銷售”模式的第3年。未摘先賣的底氣,是當地種植戶通過8年的摸索,探索出了一條標準化的種植之路。
胡興華表示,“我們用的有機肥,客戶反映果子口感很好。春天進行果子培護,修剪枝條除草,冬天根本就不用管,反而低溫更好,能殺死病蟲害,果子能更好的生長。”
收購商葉子已是第3年來此進貨了,她表示很多批發商都喜歡銷售“元皇”梨,所以選擇了這里,大概會收7.5萬公斤左右。
“期貨銷售”模式是當地探索“農業+供應鏈”模式的重要突破,不僅讓梨子的品質有了穩定保障,也讓種植戶的收入更加可觀。胡興華告訴記者,“梨園有160畝左右,預計畝產達到1萬斤,通過批發、零售和游客來采摘,今年預計產值在200萬元左右。”
除此之外,當地還依托梨產業,帶動了農旅融合發展。每年3月,梨園變身雪海,慕名而來的游客拍照打卡;待到夏季,碩果累累的梨園又迎來采摘客,游客們親手摘下清甜多汁的梨子,體驗豐收喜悅。梨花和梨子“一花一果”的產業聯動,讓“美麗風景”轉化為“美麗經濟”,產業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如今,“春賞花、夏摘果”的特色農旅品牌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從“提籃叫賣”到“期貨訂單”,紅花源的“小梨子”正書寫著現代農業的“大文章”。小小梨果承載著農民致富的希望,更孕育著農業的無限可能。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