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起,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電驢”新國標)將正式實施,這一標準牽動著全國超3.5億電動自行車用戶的心。“電驢”新國標實施后,相關部門將加大對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環節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不符合新標準車輛的違法行為。
在“電驢”新舊國標過渡期間,市民應如何積極適應新變化?限速25公里/小時對外賣騎手影響幾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部分市民和外賣騎手。
市民:限速后騎行更安全
“電驢”新國標將于9月1日起實施,其中電動自行車執行限速25公里/小時引發關注,同時升級了防篡改等多方面技術指標,讓限速有了保障,也讓騎行更安全。
在采訪中,多數市民表示理解和贊同,一致認為騎行安全第一。
“從人身安全著想,我覺得還是挺好的。而且充電會更加安全,也能減少安全隱患。雖然會影響到上下班的速度,但是行車上路安全第一嘛。”市民敬麗歷說。
市民王佳豪認為,“限速是對個人的安全保障,也是對社會負責。畢竟速度太快了的話,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其次,對生活也沒太大的影響。”
騎手:將來可能考慮“換摩”
“電驢”新國標對外賣騎手送餐影響有幾何?在采訪中,有騎手表示,考慮將來把“電驢”換成摩托車來保證送餐的高效率。
“影響肯定還是有的,單子多了可能搞不贏,今后可能考慮買摩托車送外賣了。”外賣騎手付雨濤說。
也有外賣員認為,雖然限速可能影響送餐效率,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減少了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保障了外賣員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有利有弊。
采訪中,面對“電驢”新舊國標的轉型與變更,多數市民和騎手都表示,或許會暫時不便,但從長遠來看,只有守住“合規”的底線,才能讓電動自行車真正成為方便市民出行的“綠色工具”,而非道路安全的“潛在隱患”,畢竟在安全與速度二者之間做選擇,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新聞多一點
“電驢”新國標與舊國標,二者有何不同點?
1.整車質量要求不同:舊國標規定整車質量不超過55公斤,新國標則將鉛蓄電池車型的整車重量限值放寬至63公斤,鋰電池車型仍維持55公斤標準,以滿足消費者對續航里程的需求。
2.防火阻燃要求不同:新國標強化了防火阻燃要求,規定電動自行車使用塑料的總質量不應超過整車質量的5.5%,并對彈性軟墊材料等不同類別非金屬部件分別規定了防火阻燃指標,舊國標在此方面要求相對寬松。
3.防篡改要求不同:新國標從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三方面提出更嚴格的防篡改要求,如電池組不應預留擴展車載電池的接口或線路,控制器不應通過剪線等方式修改功能等,舊國標相關要求不夠細致。
4.標識要求不同:新國標要求整車編碼采用耐高溫永久性標識,便于車輛生產、流通和使用各環節的追蹤和監管,舊國標無此要求。
5.后視鏡規定不同:新國標鼓勵安裝后視鏡以提高騎行安全性,但不強制,舊國標未提及后視鏡相關內容。
6.定位功能要求不同:新國標要求用于城市物流等經營性用途的電動自行車必須安裝北斗模塊,普通家用電動自行車可由消費者自主選擇,舊國標無此規定。
7.腳踏騎行功能要求不同:新國標僅要求采用電助力模式的車輛具有腳踏騎行功能,對電驅動車輛不作強制要求,舊國標則要求所有電動自行車都必須有腳踏騎行功能。
8.建議使用年限標注不同:新國標明確應在產品名牌、合格證上標明建議使用年限,提醒消費者及時淘汰超期服役產品,舊國標未對此作出規定。
(涪江觀察記者 陳榮 何茂松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