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聚焦精準化
市人大首次將監督直指法治化營商環境,且首次圍繞同一主題對市“一府兩院”開展專題詢問,形成“調研-詢問-整改”全鏈條監督閉環,針對性解決痛點堵點。
調研方式立體化
21位常委會組成人員、36位市縣代表組成7個調研組,歷時2個月走訪237家市場主體、開展25次明察暗訪,同步收集2921份有效問卷,為監督提供扎實依據。
詢問過程辣味足
6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連環發問,直指政策制定“閉門造車”、執法“小過重罰”等核心問題,應詢的“一府兩院”負責人現場回應并給出具體解決方案。
整改落實重實效
形成“三張清單”(創新舉措、突出問題、意見建議),建立銷號制度,明確“三步走”整改節奏(9月提交報告、10月“回頭看”、12月滿意度測評)。
□ 記者 鄭金容 楊沐琪 蔣成林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行政執法規范性不足、司法保障效能待提升、市場公平競爭機制有短板”……6月26日,綿陽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專題詢問現場,一系列聚焦法治化營商環境“溫差”的問題引發廣泛關注。這是自2019年作出優化營商環境決議、2020年至2024年持續對優化營商環境開展監督以來,綿陽人大首次將監督利劍直指法治化營商環境,并首次聚焦同一主題對市“一府兩院”開展專題詢問,通過完善“調研-詢問-整改”全鏈條監督閉環,推動解決法治化營商環境中的痛點、堵點問題。
調研有深度
用腳底板丈量法治溫差
“237家市場主體走訪記錄、25次明察暗訪、132條問題梳理”,市人大監察司法委的調研臺賬上,一組組數據勾勒出法治營商環境的真實圖景。21位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36位市縣兩級人大代表組成的7個聯合調研組,歷時2個月深入企業、政務大廳、司法一線、項目現場,足跡遍布9個縣(市、區)、4個園區,精準鎖定當前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問題短板。
翻開聯合調研組的記錄本:部分涉房破產案件因部門權責交叉3年未結,暴露出府院協同機制不暢;惠企政策解讀與落地銜接不足,反映政策實施精細化不夠;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公開不充分,體現市場公平機制待完善;部分行業準入存在隱性壁壘,折射公平競爭審查不到位;涉企案件審理效率不高,凸顯司法流程還有優化空間;政府及國企賬款清欠滯后,反映誠信政府建設還需加強……一個個問題、一件件事例讓調研組成員五味雜陳。這些帶著“痛感”的素材,最終凝結成涵蓋執法規范、司法保障、政策落地等6大類63個問題的調研報告。
實地調研和暗訪的同時,線上調研同步發力:2921份有效問卷數據顯示,民營經濟促進法等普及度不足、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邊界不清、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獲取不暢等問題,與線下調研發現的問題相互印證,共同構成了專題詢問的“問題靶心”。
綿陽市人大常委會以“線上+線下”的立體調研方式,把準了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脈搏,也讓后續的監督整改更接“地氣”、更合“企意”,為以法治之力優化營商環境筑牢了根基。
詢問辣味足
針尖對麥芒的法治拷問
“市政府網站去年公布的34個涉企文件征求意見稿,有23個未收到反饋,這是否說明政策制定存在‘閉門造車’?”“部分執法部門存在‘小過重罰’‘以罰代管’等現象,如何依法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詢問現場,市人大常委會委員一針見血的發問,讓會場瞬間安靜。
整個詢問過程中,6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連環發問,直指痛點。從行政執法規范化程度、司法審判效率,到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市場主體平等保護力度,每一個問題都緊扣法治營商環境建設的核心要素。面對犀利提問,應詢席上的“一把手”們額上滲出汗珠。
針對惠企政策宣傳不到位問題,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當場承諾:“我們將推行‘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新的惠企政策必須同步配套解讀模板和操作指南。”
“2025年上半年135件涉企二審案件超期,27件破產案件耗時超2年,如何破解效率難題?”面對委員追問,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亮出時間表:“進一步暢通服務民營企業綠色通道,壓縮涉企案件平均立案時間至2.3天……”
市檢察院檢察長就“行政違法行為監督力度不夠”問題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府檢聯動、監檢銜接、法檢銜接、行刑反向銜接等機制,拓寬線索來源渠道,強化檢察監督剛性。
市司法局局長被問及“部分行政機關證據意識弱、執法程序不規范”等問題時,當場承諾將深入開展集中整治,扎實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筑牢執法合法性根基。
市政務服務監管局負責人針對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公開問題,表示將及時升級“綿企通”平臺,實現交易信息實時查詢與專場培訓常態化,保障市場主體平等獲取信息……
整個詢問過程問出了企業心聲、代表關切,答出了紓困對策、解難之道,既夯實了人大工作的民意基礎,又檢驗了市“一府兩院”的工作質效。
整改實打實
三張清單激活法治動能
專題詢問不是終點,而是問題整改的起點。專題詢問結束后,市人大常委會及時梳理審議情況,印發《關于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審議意見》,梳理形成《創新舉措清單》《突出問題清單》《意見建議清單》三張清單,明確責任委室負責跟蹤督促,推動問題整改落地。
目前整改已顯成效:“無證明城市”審批提速92.84%;清理558件相關文件,廢止13項不平等條款;進一步推行“繁簡分流”,48.2%案件適用速裁程序;設立15個行政執法監督企業聯系點,聘任62名行政執法特邀監督員,規范涉企執法行為……
“人大監督既要敢于拔釘子、又要善于釘釘子。”市人大常委會分管副主任介紹,已建立問題整改銷號制度,后續將按“三步走”推進:9月底前市“一府兩院”提交辦理報告;10月開展“回頭看”;12月組織開展滿意度測評,將測評結果報送市委并通報市“一府兩院”,進一步傳導壓力、倒逼落實。
從決議到詢問,從調研到整改,綿陽人大持續用力深耕營商環境監督的實踐揭示:唯有讓法治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監督才能產生“溶解政策玻璃門、打破數據煙囪、拆除利益藩籬”的化學反應。“下一步,我們將以釘釘子精神深耕營商沃土,讓法治成為中國科技城最硬核的營商環境,助力綿陽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市人大有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