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監測相關數據
綿陽新聞網訊 一個看似平平無奇,長12毫米、直徑1.5毫米的小小玻璃棒,竟然能感知到環境中是否存在放射性能量?日前,在綿陽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內,輻射光致發光劑量計研發項目組研究員歐陽廣聞向記者展示了他們首批自主研發的新型玻璃劑量計。
記者了解到,這款新型玻璃劑量計所采用的玻璃也是由該項目組研發的——“超靈敏放射性感知材料”。這款材料不僅能等效模擬人體對放射性射線的吸收特性,還能在紫外光照射下喚醒輻射能量吸收記憶,突破了當前國內劑量計無法重復測讀的技術瓶頸。
為了讓監測數據更準確可靠,這批新型玻璃劑量計進行了創新性集成錫濾設計,該設計可有效屏蔽低能光子干擾,顯著提升輻射劑量測量的精度與可靠性。
“不久前,我們向市疾控中心成功交付了一批新型玻璃劑量計,它不僅能夠對醫護人員輻射劑量的吸收值進行監測,通過創新設計的濾片和外殼,在準確檢測不同類型射線的同時,還方便醫護人員攜帶,保證他們的安全。”據歐陽廣聞介紹,等到3個月后,將對劑量計進行回收,用讀出器進行數據讀取,以此來監測醫護人員工作環境中所存在的輻射劑量。
歐陽廣聞所說的“讀出器”,就是該團隊最新自主研發設計的輻射劑量讀出器,與“超靈敏放射性感知材料”一樣,之前僅有日本有此類產品。隨著這兩項科技成果成功研發,填補了國內空白,解決了依賴進口的難題,助力相關行業高速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集中于讀出器全自動方面的研發,從現在最大容量20枚,爭取突破每小時處理量1萬枚的規模,從而大大減輕輻射從業人員的工作量。”歐陽廣聞表示,“當前,我國有放射單位9萬家、放射從業人員400萬。我們所研究的這類產品國內市場規模巨大,預計2026年正式上市后,年銷售達上千萬元。”(記者 周鈺 李媛媛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