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亭縣玉龍鎮梓江村蔬菜基地大棚內,村民整理苗床
□ 鹽亭融媒 記者 彭紫薇 文/圖
近日,鹽亭縣玉龍鎮梓江村蔬菜基地大棚內,村民們有序裝填有機肥基質、平整苗床。一壟壟整齊的苗床上,嫩綠的菜苗在恒溫恒濕環境中舒展身姿,一派生機盎然。
梓江村蔬菜種植基地技術員徐華介紹,基地憑借智能大棚精準調控環境,模擬蔬菜最適宜的生長環境,育苗周期顯著縮短。“100多畝蓮花白和有機花菜9月定植移栽,11月中旬就可搶鮮上市,300畝萵筍等蔬菜也將于2026年春節前后進入市場。”徐華說。
以往蔬菜上市受季節限制,市場供應集中在特定時段,常出現“青黃不接”、價格下跌的情況。如今,借助大棚育苗技術,當地的蔬菜可提前約一個月上市,既填補了市場空檔,又因錯峰上市獲得更高價格,顯著提升了種植戶收入。“我每年都來這里買蔬菜種苗,這兒的種苗品種豐富,購買方便。種苗好管理,成活率高,特別省心。”玉龍鎮望江社區居民邱開瓊道出了技術推廣降低種植門檻、激發生產活力的實績。
徐華補充說,大棚育苗在減少病蟲害、降低農藥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提升蔬菜的綠色安全品質。此外,標準化集約化育苗確保秧苗優質,便于周邊農戶直接購買定植,降低種植門檻,激發生產積極性。
在智能大棚育“鮮”提升效益的同時,當地還在探索林下生“金”的可能。在柑橘種植戶吳敬平300余畝的果園里,林下套種的西瓜正迎來豐收,翠綠藤蔓間圓潤飽滿的西瓜,映襯著瓜農采收的喜悅。
“今年林下西瓜100多畝,畝產約3000斤,每畝收入4000元左右。”吳敬平對收成十分滿意,他說,西瓜收獲后,這片土地將無縫銜接種植白菜、蘿卜等時令蔬菜,實現“一地生多金”。得益于科學管理及良好環境,全程嚴格控制農藥化肥,種植的林下西瓜品質上乘、綠色安全。
科技與智慧正為產業興旺與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力。在大棚育苗技術與林下立體種植模式的驅動下,大棚蔬菜提前上市贏得溢價空間,林下經濟既增加了經濟效益,實現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又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