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富(安州)
春來細葉綠,夏至滿庭芳;秋時樹金黃,冬日落木蕭。這是“銀杏樹下”四季的景致。驅車從安州到塔水,沿秀塔路行進數公里,拐入三泉村,在一馬平川的阡陌,有著這樣一個鄉村民宿,坐落在十多畝銀杏樹林中,主人遂起名“銀杏樹下”。
安州區塔水鎮位于成都平原北部邊緣,地質構造為干河子、秀水河沖積平原,地勢較低,很多地方都有地下泉水涌出,所以當地古名“神泉”,曾設立過“神泉縣”。
三泉村,因村內平地涌出三眼泉水(朱家泉、唐家泉、郭家泉)而得名,泉水甘冽,經年不息。地勢平坦的三泉村并無得天獨厚做民宿的條件,印象中的鄉村民宿,多半是依山傍水,擇一靜謐的處所,無絲竹亂耳,無案牘擾人。
在一個長的木質條桌坐下,品著清香的茶,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的民宿主人王丹把“銀杏樹下”的故事娓娓道來:依稀記得小時候暑假,夏天的傍晚,和小伙伴追隨著螢火蟲,在院壩和爺爺奶奶嬉耍的美好時光。
2020年春天,穿過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田,外出多年的王丹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只見老家已被各類植物覆蓋纏繞,回家的路沒了。雖然內心知道,荒廢老宅的改造之路,是一個非常艱辛而又繁瑣的過程。但好在家門口有十畝大地的寬闊景致,爺爺幾十年前親手種下的銀杏樹也為小院增添了靜謐之美,清風陣陣,鳥鳴枝頭。這讓他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將小院打造出來。
小院的打造,沒有請設計師,而是想把自己對田園生活的美好感覺和體驗打造出來。整座房子沒有過度的裝修,而是在盡可能地保留原始特色的基礎上,順其自然地做著減法,俯仰之間,盡為自然。民宿所有的食物也保留了“媽媽的味道”,很多遠道而來的客人來到這里,除了吃上特色的“叫花雞”,還可以嘗嘗媽媽的家常菜,那些菜烹飪簡單、味道淳樸至美,每每讓人回味無窮。
改造小院已經一年了,對于王丹而言,在田園四季中,久違的自在感一點點填滿心里,身處自然鄉野之中,似乎只需要最簡單的活法,就能活出瀟灑、豁達的模樣。
籠罩在初冬的薄霧漸漸散去,田野青的油菜綠的麥苗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三三兩兩荷鋤走過的鄉民質樸而和藹,在雞犬相聞間,鄉村濃烈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這于久居鬧市的人來說,是心靈的洗滌,是塵肺呼吸自由空氣的回歸。忽然想起一首詩:
你用眼睛凝望/一念,水起/一念,云低/視而不見的/早已流出故鄉的眼底/確認你的眼神/原鄉不是紅塵/柴門吚呀/一縷風穿透薄涼/老人的咳嗽/帶著鄉愁/斑斕/是一支畫筆無法描繪的原鄉景色/沉默/是遼闊大地厚重的心事。
此時,我深刻體會到了主人建這民宿的良苦用心。這是一種樸素的人文情懷,超凡脫俗。到這里,品味來自鄉村的人間煙火,看四季榮枯;居客舍,聽蟲鳴蛙聲,星光點點;隨意率性地就走進了原生態的田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