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喜獲豐收
青瓦石板路的古村落、舒心安適的人居環境、碩果累累的產業園……放眼遠觀,涪城區豐谷鎮秀美如畫。
王阿姨從鎮便民服務中心辦完事,臉上滿是笑意。“辦事不用多跑路,工作人員又耐心,比自家孩子還貼心。”
王阿姨幸福笑容的背后是涪城區聚焦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近年來,豐谷鎮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基層治理、優勢產業培育等方向發力,切實把改革成果轉化為發展紅利,不斷提升全鎮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楊海燕 李雪 文/圖
提升基礎設施構建便民服務體系
“今年10月,我們鎮投入40余萬元對鎮便民服務中心進行改造提升,不僅硬環境有了質的飛躍,軟環境也不甘落后。”鎮便民服務中心主任崔赟說。
據介紹,鎮便民服務中心實行窗口服務與指尖服務并存的模式,整合“綜合咨詢、綜合受理、綜合發件”三類窗口,全面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
鎮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邵余橋介紹:“現在便民服務大廳不僅能辦理社保、醫保、退役軍人事務等兩百多項業務,還將城建辦、社事辦、鄉村振興辦等內設機構面向企業和群眾服務的事項統一進駐鎮便民服務中心進行集中辦理。”
在鄉鎮,如何打破信息壁壘,真正實現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豐谷鎮與楊家鎮探索協同服務,實現數據共享,并在大廳設立“辦不成事窗口”,找準辦不成事的原因,解決群眾辦事的堵點、難點和痛點。
賦能基層治理環境按下“美顏鍵”
20日恰好逢場,豐谷綜合市場人群熙熙攘攘,攤販在規定區域內售賣。漫步在小南街,沿街立面的“牛皮癬”已銷聲匿跡,車輛有序停放,走到麻柳河邊,白鷺在晴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
這一切的改變都源自于豐谷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
豐谷鎮副鎮長劉哲霖說,“由鎮綜合行政執法辦具體負責全鎮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狠抓管理、轉運、保潔‘三支隊伍’建設。堅持全民治理與專業隊伍治理相結合,實行場鎮環境管理網格化、精細化,充分發揮網格員、人大代表、群眾監督管理作用,落實定人定崗定責。”
近年來,豐谷鎮結合建設西部歷史文化名鎮的發展定位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工作要求,發動企業、商戶、群眾等共同參與,探索場鎮“微治理”。目前已建成公共廁所8座、停車場所3處,分類垃圾房12處、集貿市場1處,新增口袋公園1處、閑置墻體規劃設計文化墻300米等。
培育優勢產業促進鄉村長遠發展
蘆筍作為豐谷鎮的主打產業,為推動蘆筍產業發展,近年來,豐谷鎮創新形成“合作社+農戶+社會資本”的方式運營管理,出臺《推動蘆筍產業發展24條激勵保障措施》,推動建設流動“農夫集市”等。
“我們圍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建設,在全域推進全國‘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示范村鎮建設。”鎮黨委書記傅鵬介紹,目前青花椒、蘆筍、生豬、鴕鳥、蠶桑、特色水果等已成為全鎮支柱產業,并初具規模。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豐谷鎮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銜接,全力打造豐谷鎮豬·菜產業園區,構建起鄉村發展新生態。
作為“蔬香綠野”蘆筍大健康農業主題公園的承載地,近年來,豐谷鎮以農旅文旅融合為牽引,以“蔬香綠野”主題公園為中心,擬建萬畝蘆筍園,到2025年核心區發展蘆筍4000畝,輻射帶動周邊區域達到1.5萬畝以上。
“現已完成蘆筍品質改良100畝,新增綠色農產品認證2家,成功申報‘涪城蘆筍’地理標識。”傅鵬介紹,接下來將推動蘆筍罐頭、蘆筍面膜等一系列深加工項目以及其它特色果蔬進行品牌包裝,爭取與山姆、百盛等大型超市建立直銷直供。
豐谷鎮還著力打造紅色、非遺、農業三個示范點,開發品美食、觀非遺、游古鎮、摘水果、賞花海、住民宿的旅游環線,最終實現農、科、文、旅、商“五態融合、居游共享”的全域旅游新豐谷。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