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 > 子云亭 > 正文
        五千年前 古綿陽人就生活在這里
        邊堆山文化值得綿陽為之驕傲——
        发稿时间: 2021-03-28 08:29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說到原始人類,人們會聯想到著名的“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在綿陽,同樣有古人類活動遺址——邊堆山。

          遠望邊堆山

         

          1989年4月至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隊和綿陽博物館聯合對邊堆山遺址進行發掘。(翻拍自《綿陽名山》)

          說到原始人類,人們會聯想到著名的“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在綿陽,同樣有古人類活動遺址——邊堆山。

          近日,記者在涪城區文化館副館長張勇的指點下,來到位于寶成鐵路和安昌河相交處的邊堆山。

          邊堆山,山形如斗,海拔500米,北臨安昌江,寶成鐵路從山腳通過;西面約500米是皂角鋪火車站。作為一處人類新石器時代活動遺址,邊堆山遺址面積約10000平方米。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文/圖

          修建寶成鐵路發現古人類活動遺址

          說到原始人類,人們會聯想到著名的河北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云南元謀地區的“元謀人”。“綿陽有沒有古人類的活動場所和遺址呢?”綿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編纂的《綿陽名山》一書中提出了這個問題,并肯定回答:“有!”

          “大約4500—5000年前,一支綿陽的先民在氏族首領的帶領下,結隊成行,從綿陽北邊山谷沿著平通河、涪江南遷,定居在安昌江邊的丘陵地帶。他們選擇在依山傍水的平緩地帶修建房屋,斫樹枝、扎墻骨、編筋條,砍雜草、抹泥墻,平地面、烤濕氣,蓋茅草、遮風雨,開始了定居的農業、采集和漁獵生活。男人們給弓箭桿裝上用安昌江石頭磨制的箭鏃射獵,把獸骨磨制成魚叉,捕殺河中的魚類,用石斧、石錛等工具開荒種莊稼;女人們在山上采摘各種山果,收獲糧食。氏族里有專門從事陶器制作的能工巧匠,用陶輪燒制各種盆、壺、缽、罐,在上面繪制繩紋、弦紋、網格紋等圖案。他們不再是只能披樹皮、裹樹葉、住洞穴的原始人,而是從事農業、能織布、居房屋,已經站在人類文明社會門檻前的綿陽先民。”

          這是市委黨史研究室黨史編研科科長晏茂川在《篳路藍縷文明曙光——邊堆山》中想象和還原的邊堆山4500-5000年前的古綿陽人生活和勞作場景。“這也是綿陽人類文明的起源之一。”晏茂川這樣認為。

          1952年,為了建設祖國的西南交通通道,打破千百年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制約西南人民發展的交通瓶領,開始了貫穿陜西、四川的寶成鐵路修建。勘察中,當工具探入涪城區安昌江畔的一道山坡邊之后,這里出土了許多陶片和人們沒有見過的、有打磨痕跡的石器,和著歲月的滄桑,熠熠生輝。張勇介紹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考古隊認定,這是一處古人類活動遺址!”

          為保護這一人類活動遺址,寶成鐵路在這里繞了一個大彎,“因為人們不忍心現代文明驚擾古人夢寐,期望留住我們的根脈,留下祖先的足跡和場景。”晏茂川這樣寫道。

          距今約五千年屬新石器時期遺址

          考古資料顯示,1989年4月至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隊和綿陽博物館聯合對邊堆山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陶、石、骨和房屋基址紅燒土等標本數萬件。石器多為磨制,有斧、錛、鑿、刀、箭鏃和打制石器等;陶器有罐、缽、壺等器形和紡輪,紋飾種類多。骨骼遺存有人齒、獸齒和骨針、骨錐等骨器。據碳十四測定,邊堆山遺存距今約4500—5000年,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階段。考古專家認定,“這是一處人類新石器時代活動遺址。”

          關于邊堆山名字的來歷,民間有一個傳說。

          現年83歲的梁大爺早年在邊堆山擔任護林員,現住在山上。他聽老輩人說,三國時期,張飛曾經過這里,感覺鞋子里好像有什么東西硌腳,于是他脫掉鞋子,將里面的泥土往外倒,此處便留下了一個土堆,這就是后來的邊堆山。此外還有一個說法:遠古時期,有大能者趕了一座山到這里填海,形成了邊堆山。當地也有村民說,邊堆山是一方大印,有鎮守一方平安的意思。還有人說,邊堆山又叫點火山,古時若發現敵情,就在山上點火報信,相當于烽火臺。

          不管這些傳說是不是有依據,至少說明邊堆山的確是有故事的。不過,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從邊堆山的字面意思可以看出,邊堆山是一個沿河沖積小山坡,應該是古人類活動遺址的一個堆積層。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隊的簡報資料,1989年在綿陽市邊堆山發現了一處分布范圍較大、遺物豐富的古文化遺址堆積層。簡報中對邊堆山的來歷也作了簡單介紹。他們是這樣記載的:邊堆山是古代綿州斗山或鼓山的俗稱。清《綿州志》記載,治西十五里,山形如斗,一名鼓山。脈自安縣南蜿蜒而來百余里,高聳江(安昌江)邊上……土人呼為邊堆山。邊堆山山頂平緩,近年又易名為清平山。山在綿陽市區以西略偏南,相距約7公里。山體北臨涪江支流安昌江,寶成鐵路從山腳下通過。山南為較平緩的坡地,山腳下散布著農舍,村子名為姜家灣……

          邊堆山文化是四川土著文化典型代表

          張勇提供的資料中,考古研究這樣表述邊堆山文化的重要意義:

          邊堆山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是迄今為止綿陽城區人類活動最早的文化遺存。它的時代稍晚于江油大水洞遺址,與新津寶墩遺址的文化面貌相似,相當于中原地區龍山文化早期階段,或者還要更早,較之于四川境內業已發現的其他屬于當地土著文化系統(大溪文化除外)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具體年代大略偏早。邊堆山文化是四川土著文化的典型代表,邊堆山文化遺址處在四川土著文化從北向南發展,從山前農業向平原農業過渡的關鍵環節,起著承前啟后的主要作用。邊堆山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對探索四川盆地文明起源和原始文化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介紹,1952年冬,修筑寶成鐵路時,當時西南博物院籌備處工作組配合寶成鐵路筑路工程,對沿線進行文物調查,在清理石塘鄉(當時邊堆山屬于石塘鄉)崖墓時,發現邊堆山文化遺址。經略作探掘,出土有石斧、石鑿、刮削器、紅黑陶片等。陶片火候高,質或細或粗,有的表面有刻劃紋,均磨擦甚光。

          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綿陽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了兩次發掘,從發掘情況看,邊堆山遺址文化堆積層清楚,遺存豐富,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紅燒土等標本數千件。還出土一批不同個體的人齒、獸齒和磨制骨器以及大量帶草莖痕和圓形孔的紅燒土,證明是草拌泥,木條作筋,經燒烤的居址遺存。

          專家從幾次發掘和出土的遺存分析,基本確定邊堆山遺址是四川盆地以北淺丘地區的一種個性突出、面目頗新的土著原始文化類型。

        編輯:李志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在线看|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永久免费AV网站|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国产成年无码AV片在线韩国| 青娱乐在线国产中文字幕免費資訊|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 久久无码国产|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1级在线|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