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力“大項目” 打造“強引擎”
高新區:項目投資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添動能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砂石車來來往往……近日,在高新區高新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工程施工現場,高新發展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現場管理人員李根正對照圖紙協調解決問題,這樣的場景在高新區項目推進過程中已成為常態。
項目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來,高新區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以實施“改革開放突破年”和“項目開工百日攻堅行動”專項行動為抓手,統籌謀劃實施重點項目,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優化服務加快項目建設,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今年一季度,該區新簽約項目11個,簽約金額42.9億元。
狠抓項目 擴大產業“朋友圈”
3月29日,全省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綿陽分會場的“發令槍”也同時打響。
高新區是全市項目投資的“主力軍”,也是綿陽科技城新區建設的“主戰場”。
作為承接與京東方相關配套企業的重要載體,高新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4.39億元,項目分兩期建設。李根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擬引進60余家企業,重點引進京東方相關上下游配套企業和優質中小企業,進一步整合供應鏈、價值鏈和產業鏈,提升企業附加值。“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完成了項目臨設搭建、場地土方回填約5萬立方米……”李根表示,施工方將緊抓當前黃金施工期,確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項目建設并通過竣工驗收。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
去年以來,高新區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加強對全區項目的調度指揮,重點推進簽約項目落地。同時,探索創新建機制,制定了《高新區抓項目促投資19條硬措施》,探索建立了主要領導每周督導項目制度、部門會商制度、分層級協調解決制度、項目動態管理制度、星級戰隊周評5項制度,促進項目推進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在全區掀起敢為人先、你追我趕、大干快上的項目建設熱潮。
二次創業 爭當發展“排頭兵”
如果說項目建設是區域發展的重要載體,那么招商引資就是項目建設的“源頭活水”。
今年是高新區奮力推進“二次創業、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切實提升發展質效,把穩招商引資“新航向”,全區圍繞“3+4”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和“5+1”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布局和京東方、長虹、重汽、電子九所、新希望等區內龍頭企業,繪準作戰圖,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才引智,全力推動重大項目簽約落地。
此外,高新區還將依托新型顯示產業園ABC區、中電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綜合保稅區為平臺載體,根據平臺優勢,集中引進新型顯示、“屏-端-光-磁”、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加工制造和以“一心兩帶兩片”區域發展新格局的現代服務業企業。
下好招商引資“先手棋”,織好信息網是關鍵。高新區以新加坡貿易發展局、韓國貿易館、日本貿易機構等商協會為抓手,充分發揮駐外分局的前端過濾作用,精準獲取符合全區產業發展的項目信息。同時,以中電光谷、賽迪研究院等平臺渠道為抓手,篩選、分析、梳理靶向招商資源,繪制產業畫像、獲取產業內優勢企業發展梯隊。
該負責人信心十足,“今年,我們將確保引進5億元以上項目12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個,百億元以上項目1個(力爭2個),到位國內省外資金130億元、力爭完成160億元。”
優化服務 按下項目建設“快進鍵”
近日,記者在液化空氣綿陽京東方B11大宗氣站二期項目現場看到,施工人員井然有序作業,一棟棟廠房建筑已見雛形……
“目前,廠房主體已經封頂,預計5月底能完成土建施工。”項目經理袁亮清向記者介紹,為滿足綿陽京東方B11項目產能爬坡設立,項目建成后裝置產能為生產氮氣2.5萬標方/小時,年產值不低于0.44億元。
項目“引進來”,還要“落得穩”“建起來”。如何加快項目實施和確保工程質量,以大項目促大發展,成為高新區項目投資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來,高新區持續提升行動力,為項目落地生根“保駕護航”。
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充分發揮項目推進辦的作用,對已簽約項目落實成立一個專班、制定一個方案、落實一位牽頭領導和一名項目專員,全過程保障簽約項目系統謀劃、統籌協調、高效聯動、全面督導,以‘保姆式’服務促成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
針對具體項目,高新區建立了點對點、一對一跟蹤服務臺賬,加快推動安和移動互聯產業園、四川精上縫紉機產業園等28個總投資52.77億元的在建項目加快建設;重點推動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城智能制造產業園、豐樹川北國際物流產業園等41個總投資115.4億元的項目開工建設,切實將招商引資項目轉化為固定資產投資。
?。ňd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趙燁)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