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日前,位于經開區金楠天街的璞玉教育培訓機構成功拿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完成了培訓機構的“營轉非”。這也是我市發出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第一張民辦學校許可證。
“雙減”政策出臺后,我市發布了《綿陽市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辦事流程》,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提供了四種轉型發展方案。記者采訪了解到,璞玉教育培訓機構屬于第二種,即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在民政部門登記的)申請繼續舉辦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在完善了各項手續之后,完成“營轉非”的璞玉教育培訓機構有哪些變化呢?該機構負責人魏建軍告
訴記者,首先發生變化的是時間。培訓機構目前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六點到八點半開展學科培訓,周末、節假日及寒暑假均未營業,而隨著寒假的到來,機構這學期的學科類培訓服務基本結束。其次變化的是價格。根據不久前發布的《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有關事項的通知》,我市按照一課時45分鐘計算,不同班型收費不同。比如10人以下班型,我市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對這類班型每人一課時收費40元,上浮不超過10%。魏建軍說:“以六年級的數學為例,以前32課時收費1580元,如今收費1290元,均是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璞玉教育是我市經開區校外培訓機構“營轉非”代表。記者從經開區社發局了解到,該區原有學科類培訓機構33家,目前已壓減至5家(包括2家高中類)。而包括璞玉教育在內的5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均已完成了“營轉非”的程序辦理。據經開區社發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維護學生、家長以及培訓機構老師的合法權益,“雙減”政策出臺后,該區開設了專門的資金監管賬戶,所有申請“營轉非”的校外培訓機構均須繳納30萬元的風險保證金才能拿到辦學許可證。該區還組建了義務教育校外培訓項目分類鑒別專家庫,10名專家均是來自經開區各校的不同學科的優秀教師,負責審核、監督轄區內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課程。此外,為了治理“地下”違規培訓,經開區將校外培訓監管納入網格化綜合治理體系和綜合執法,構建鄉鎮(街道)、社區、網格員三級網格化動態排查機制和部門分工合作查處違規行為工作機制,嚴厲打擊和堅決取締“無證無照”“有照無證”“隱形變異”等非法培訓機構和違規培訓行為;對拒不整改、整改無效的機構(個人),各部門根據各自管理權限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對涉嫌違法犯罪的,公安機關應依法予以受理,立案調查處理。
家長嚴曉麗的孩子上初一,平日里也在璞玉教育接受培訓,了解到培訓機構的變化,嚴曉麗心里更踏實了。她說:“這下培訓機構課程質量有了保證,而且價格實惠,我們作為普通的工薪階層能夠負擔。”作為校外培訓機構的從業者,魏建軍深切感受到行業近年發生的改變,但他對“營轉非”后行業的前景非常有信心。他說:“相信隨著校外培訓機構的逐步規范,2022年的春天經營情況會逐步向好。”(宋小平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藍怡)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