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委立交橋路燈上新了,簡潔大氣,好像還是月季造型……”10月11日晚,夜班出租車師傅陳明仁發了這條朋友圈。
路燈是重要的市政基礎設施,新一輪城市更新中,我市正式啟動城市照明品質提升試點工作。國慶期間,集顏值和科技感于一身的綿陽科委立交橋28柱“聰明”路燈正式上崗。新款路燈主要采用高效、節能、環保的LED光源,采用單燈控制系統,更加智能化,贏得市民點贊。
11日晚上,記者在科委立交橋看到,新的路燈安裝在立交橋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相比以前的灰色三環燈,新款路燈主燈為 “月季綻放”造型,燈桿簡潔流暢,光色由三原色疊加,變換出冷暖不同色調,整體顏值大為提升。
位于城區兩大“主動脈”長虹干道、臨園干道交會處的科委立交橋,1994年通車以來,就被看作是綿陽城市地標建筑之一。市城市照明管理處相關人士介紹,立交橋原有的三環燈共有28柱,使用年限全部超過20年,功能單一、照明品質較低,設施老化也很嚴重,功能性與景觀性與綿陽“中國唯一科技城”的地位不匹配。
為優化城區市容市貌,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區功能性照明設施向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市住建委首批啟動了科委立交橋、青年廣場、富樂山周邊道路等3處照明設施提升試點,先行實施了科委橋的試點工作。
前期經多種方案對比并公開征集公眾意見后,科委立交橋照明提升最終選用了以綿陽市花月季為創意的“月季花開”設計方案。
除了顏值,新款路燈功能性、科技感十足,也很“聰明”。市城市照明管理處相關人士介紹,燈桿上間隔安裝有高精度戶外顯示屏,可顯示各種公益圖案、視頻。還搭載了遠程單燈控制系統,并預留了后期可掛載小型設備的滑槽裝置等。
“現在我們可以遠程控制每一盞開關,還能根據每個區域的照度和光線明暗程度,實現按需照明。”隨著單燈照明模式的運用,遇到電力資源緊張的情況,就可以遠程無極自動調光,按需照明,達到實時監測、二次節能的目的。
“確實感覺簡潔大氣多了,燈桿也更高一些,光線感覺也更均勻。”11日晚,在橋下酒店候客的夜班出租車師傅陳明仁和身邊幾名的哥都表示,國慶期間他們已經發現路燈換新,“新款路燈顯得更柔和,亮度更好又不刺眼,尤其對夜班司機來說很友好。”
從事裝飾設計的市民劉麗覺得,新款路燈裝飾線條整體明快簡潔,有特色而不炫耀,功能足又不浪費,“這種由內而外的感覺更符合綿陽城市氣質。”
按照我市照明品質提升試點計劃,接下來還將在青年廣場、富樂山周邊實施照明提升。
(綿報融媒記者 蘭建春/文 胥江/圖)
編輯:李志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