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得安心
綿陽新聞網訊 “今天又要去‘趕潮’了。”6月28日早上5時許,游仙區新橋鎮白龍村4組村民羅林慈早早起床,把頭一天采摘的李子裝好筐,準備趕公交車進城賣。羅林慈所說的“趕潮”,就是趕綿陽城區一環路南段設立的便民“潮汐市場”。
今年5月,為了平衡市容市貌管理和便利群眾生活,實現城市文明和市井生活“雙向奔赴”,涪城區經過調研并征求居民意見,在一環路南段干休所外設立了便民“潮汐市場”,市場內實行劃線定點管理,各攤位長度1米,每名攤販限用一個攤位,一攤一框,經營時間為6時至9時、17時至20時,農戶也可以在這里銷售自產的瓜果蔬菜或其他農副產品。
9時30分,羅林慈就在“潮汐市場”賣完了李子。“過去進城賣點水果和蔬菜,由于沒有固定攤位,只能流動售賣,很不方便。現在好了,政府給我們規劃了攤位,家里種的生姜和花生,以后就在這里賣。”羅林慈對記者說。
說起“潮汐市場”,三臺縣中太鎮村民葉小蘭也笑逐顏開,自西瓜成熟后,她一連“趕潮”了一周多,家里種的西瓜都在這里賣,“今天是最后一天‘趕潮’賣西瓜,下次就賣其他農產品了。”葉小蘭說。
買得方便
“過去這里也有賣水果和農副產品的,由于沒有好好規劃,大家隨意擺攤設點,環境臟亂差,城管一來,攤販就跑,跟‘躲貓貓’一樣。現在形成了規范的路邊市場,既方便農民出售農產品,也方便市民購買時令蔬菜,同時還保障了環境衛生,可謂一舉三得。”在這里買菜的劉先生說。
據涪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潮汐市場”不僅讓原來占道經營的菜農、攤販有了臨時經營之地,還方便了周邊市民購買農副產品,緩解了以街為市、占道經營、臟亂堵等問題,有效維護了市容環境和交通秩序。(綿報融媒記者 陳榮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