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爾濱”接連“出圈”,廣東文旅如何“上分”,不僅是許多網友的重點關注,也是今年省兩會的熱點話題。
不論是在上一輪多地文旅局長“花式秀才藝”,還是近期的文旅局“花式內卷”中,廣東的“嗓門”不算高,成績卻十分亮眼:根據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廣東成功舉辦超1000場嶺南特色文旅活動,全省接待游客7.77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9500億元,均居全國首位。如同廣東人給人低調務實的印象一樣,廣東文旅“卷”的方式是“卷”內涵、“卷”特色,深挖嶺南文化內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得以實現低調做事、高調出色。
想要接住“潑天的富貴”,須得拿出高質量的文旅產品,特別要走出基于地域文化資源稟賦的特色化之路,在當下已經成為共識。
此前,一部《隱秘的角落》帶火湛江,一部《狂飆》帶火江門,印證了文藝作品的“破圈”力量,各地紛紛嘗試孵化文藝演出IP,打造新的文旅消費場景——這是文藝賦能,打造特色。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為解決高品質文旅產品供給不足、鄉村文旅產品同質化突出等問題,省政協委員黃沃建議,深挖嶺南文化內涵,擦亮和美鄉村“底色”,推動文化、旅游資源向文化、旅游產品轉化——這是活化既有地域資源,彰顯特色。
僅2023年,就有廣州“親子研學田園”之旅、佛山“嶺南粵韻生態研學”之旅、陽江“牧海耕田詩意陽西”之旅、清遠“紅茶飄香大美英德”茶文化游、揭陽“踏尋鄉土風情品味多彩揭西”之旅等多條廣東線路入選文旅部“鄉村四時好風光”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在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同時,還能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鄉村振興貢獻文旅力量,充分說明文旅的綜合效應。
換種思路看,鄉村特色游的特色,一方面在于創造或挖掘呈現出古村古鎮、特色村鎮、鄉村田園、森林溫泉等的特有標識,另一方面在于“文旅+”的跨界“玩法”:放眼觀之,有“文旅+鄉村”的和美鄉村旅游,有“文旅+工業”的工業旅游,還有“文旅+會展”的會展旅游等形式。
民盟廣東省委會向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交的提案就建議,更好利用廣東省會展業優勢資源,推動會展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這一提法較為新穎。廣州與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會展業在全國占據核心和龍頭地位。廣東已有兩個城市全年辦展面積破千萬平方米,若進一步盤活會展業優勢資源,能為住宿餐飲業等行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諸如動漫游戲這類大眾消費型展會,具有較高的可玩性和觀賞性,展會參與者容易轉化為旅游者、消費者,會展旅游值得探索。
真抓實干、深耕細作,是有效“上分”的不二法門。當下,整個旅游市場進入了恢復發展的快車道,創新旅游產品供給,用新型供給創造旅游需求,很有可能成為“王炸”。 (維 辰)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