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西部地區創新高地”知識產權強省推進大會在成都舉行。會上,成都市、綿陽市和四川大學、長虹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長虹)發言。
4個發言中綿陽為什么能占據半壁江山?
據綿陽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3年底,綿陽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為13978件,是全省唯一突破萬件的地級市。同時,綿陽市還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是首批認定的唯一西部地區地級市,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目前,綿陽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高價值發明專利分別達31.1件、11件;商標有效注冊量7.2萬件、版權登記7.9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超10件;有國家知識產權強縣試點示范縣(區)5個,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和優勢企業38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2家。
會上,長虹相關負責人表示,知識產權是企業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市場競爭力核心要素,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需要不斷創新管理運用模式,提升轉化能力。
為此,長虹積極推進專利運營管理,鼓勵在集團內、外開展知識產權市場化交易,目前,已累計實現200余件專利許可、600余件專利交易,在智慧家庭、智能裝備、醫療健康等領域培育超200多件高價值專利群組。
長虹控股集團專利墻
為扎實推進專利質押融資,提高知識產權保護質量和資源使用效率,長虹先后有20余件專利融資過億元,集團融資渠道和融資成本進一步優化。同時,大力推進專利融入標準,通過參與標準制定,推進企業標準“領跑”。
據統計,近五年長虹參與標準共193項,主導標準4項(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1項,團體標準1項),發布標準169項。通過多維度實現知識產權價值,完善知識產權運用機制,企業正逐漸占據高質量發展的“制高點”。
知識產權相關培訓
該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長虹已累計申請專利2.7萬余件,授權專利1.8萬余件,有效專利約1.2萬件,專利產業化率超65%。
超高的專利產業化率,得益于綿陽市以長虹為“頭雁”打造的強企“雁陣”。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綿陽資質企業有效發明專利5769件,涉及企業448戶,單位產出量為12.88件,同比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32.4萬件,涉及企業達35.5萬戶,單位產出量為6.55件,綿陽資質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出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一倍,且資質企業近五年有效發明專利量處于增長態勢,整體發展穩定。
為知識產權更好賦能企業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綿陽市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集聚發展試驗區,每年設立1000萬元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引進培育知識產權服務機構208家,累計孵化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38家。
接下來,綿陽市將全力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持續推動創新提質、轉化提效、保護提級、服務提優。
(孫銘浠 川觀新聞記者 祖明遠 綿陽觀察 郭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