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父輩的人工存取款,到隨后出現的ATM和銀行卡,再到如今層出不窮的金融“黑科技”產品,金融科技的變遷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也正是為此,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才需要抓住數字技術革命的機遇,推動金融與數字技術的有機融合。
近年來,建行綿陽分行順應時代趨勢,以科技、數據為雙要素驅動,著力推進金融科技賦能和數據能力建設,深化數字化轉型,不斷優化服務體驗、升級產品質量、提升經營效率,持之以恒推動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近年來,綿陽充分發揮科技城獨特優勢,在數字技術創新、數字產業發展、數字應用示范等方面加快發展。數據顯示,2023年,綿陽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477.3億元,同比增長12%;2024四川數字經濟100強企業綿陽上榜17家、居全省第二。
數字經濟搶新機。
在金融行業,如何尋找到數字和便民的最大公約數,建行綿陽分行有著自己的訣竅,他們深知,積極推動數字金融服務,需要與民生需求相融合,更需要從金融消費細節入手,探索“金融+政務”服務模式。
為此,建行綿陽分行乘勢而行,立足自身實際,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全行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通過數字化經營、管理、運營的多維度推進,不斷優化服務體驗、升級產品質量、提升經營效率,以特色數字化平臺建設服務鄉村振興、醫療、養老、學校、慈善、政務等領域建設。
近年來,建行綿陽分行為綿陽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上線省內首家市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提升農村土地產權的數字化管理,并持續推進平臺優化;以金融科技為引擎,構建三農生態服務體系,創新建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打造安心養老綜合服務平臺,并持續優化居家服務、社區食堂等;上線慈善云并持續優化和豐富捐贈場景,如數字人民幣、跨行支付等。
自然,對于廣泛的個人來說,數字金融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線上存款、理財,手機轉賬、支付貫穿著每一天。尤其進入2022年,隨著數字人民幣APP在各大應用商店上架,居民支配金錢的方式變得更加簡單而有趣。
事實上,對于建行綿陽分行來說,這樣“簡單”的場景還有很多。
當前,建行綿陽分行正在最大程度將服務領域不斷延伸,大力推動便民繳費、智慧政務等重點場景搭建,為市民提供“吃、住、行、游、購、娛”全消費便民服務場景,滿足了市民多元化的場景需求:上線智慧村務,助力鄉村數字化管理;為多所學校上線建融慧學繳費/學生管理平臺,根據學校需求提供各類繳費服務,助力綿陽教育智慧化、科技化發展。同時,依托金融科技,為多個學校、單位上線智慧食堂平臺,實現食堂高效管理、刷臉付款等,真正將數字金融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發展數字金融,關鍵在金融業。建行綿陽分行將繼續“以數為媒”,持續拓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領域、新空間,擁抱數字新時代,譜寫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涪江觀察記者 鄧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