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進度正不斷刷新、成果不斷上新。各類創新主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更好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世界首個 四川科研團隊研制出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
日前,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量子研究團隊和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據了解,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聯網的核心器件,可以讓聯網用戶擁有進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研究團隊攻克多項技術難題,在國際上首次將氮化鎵材料運用于量子光源芯片。
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天府絳溪實驗室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周強: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首先它是一個新的光源,就好比我們現在照明用的LED燈一樣,它其實用的就是氮化鎵材料。我們現在做的量子光源瞄準的是量子互聯網產業方向,它也需要一個光源來實現量子信息的傳輸,我們就是結合現有的氮化鎵光源技術,在量子光源方面做了一次科學的研究和突破。
專家介紹,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在輸出波長范圍等關鍵指標上取得突破,為用戶接入量子互聯網絡提供更多的波長資源。未來,該技術的應用將極大地提高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和效率,用戶將享有更高水平的隱私保護和安全保障。此外,這項技術還有助于推動量子計算的發展,有望在人工智能、醫療、金融等領域帶來創新和變革。
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天府絳溪實驗室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周強:下一步,要把器件實用化的形態把它研制出來,我們實驗室也在發展量子互聯網的示范網,(預計)2026年左右,我們在成都或者四川地區建一張用量子光源特別是氮化鎵量子光源來連接的量子互聯網的示范網,服務一些信息的傳遞,服務人工智能里面算力的需求。
發揮基礎研究先導作用,推動科技創新,今年我省還將深入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高效運行省自然科學基金。同時,布局一批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項目,鼓勵高校院所開展跨學科研究。此外,我省還在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推進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
中西部地區首個人形機器人新型研發機構落戶成都
記者 沈宇波:我手中拿著的是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前不久剛剛獲得的營業執照,拿到了這張證,就意味著中西部地區首個人形機器人新型研發機構正式落地在成都。
根據規劃,創新中心未來將致力于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攻關,并將打造公共平臺,包括概念驗證中心、中試熟化平臺及交叉創新平臺等,助力成都打造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在機構負責人張睿??磥恚怨净J竭\營這樣一個創新型研發機構,最大的意義在于“精準高效”。
成都睿樂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睿睿:我們就是以公司的邏輯來做產品。也就是說,我們在做這個產品研發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這個產品未來的市場在哪里,它的客戶是什么,它的成本是多少。所以,這個就跟我們之前的高校院所這種模式不太一樣。我們未來在做研發的時候,就會有的放矢,能夠有效地提高研發的準確性和效率。
作為人工智能產業的“集大成者”,人形機器人幾乎涵蓋了人工智能的所有門類及多個產業方向。而這一創新型研發機構的落地,也成為我省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賽道上的一步“先手棋”,將進一步助推我省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
成都睿樂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睿睿:可以帶動我們本地的很多包括軟件的、包括芯片的、包括精密加工的等等這些(企業)加入到我們整個產業里面來。同時,也通過我們這個創新中心的平臺,實現我們用業務來招商這么一個模式,把我們省外的、包括我們國外的,很多優質的人形機器 人相關的企業招引到我們成都來,形成我們整個大的產業鏈。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接下來,我省還將開展產業“卡脖子”技術攻關,落實六大優勢產業技術創新圖譜,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牽頭建設高水平創新聯合體,常態化開展“揭榜掛帥”科技攻關,強化六大優勢產業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前沿技術布局,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助推我省實現高質量發展。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