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一頭連著城市發展,一頭情系民生福祉。今年以來,我省各地持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惠民生,讓群眾生活更舒心、更幸福。
記者 王星:這里是成都市郫都區菠蘿社區的包家巷,走進街區,你立即會被這里豐富的色彩所吸引。經過空間活化和風貌打造,原本老舊不堪的一條“老巷子”,搖身一變成了當地的網紅特色商業街。
作為成都市“六個一批”激活提升示范項目之一,包家巷改造總投資約3億元,經過重新規劃,對沿街老樓加以改造和景觀提升,邀請商戶統一入駐,既提升整體檔次,又不失市井氣息。
成都市郫都區菠蘿社區包家巷城市更新項目工作人員 鐘大玉:不是簡單的拆舊建新,而是從文化、商業、消費等方面入手,合理利用原有建筑融入新的消費業態, 在老地方講出新故事。
非雨匯茶室主理人 楊青青:我們入駐半年多以來, 整體運行情況還不錯,后續的話我們會延展國學茶藝方面的體驗。
煙火氣回歸,老街巷迎來“新生”。在巴中,全新亮相的城市中軸線煥新城市“顏值”,成為了極具辨識度的城市新地標。
巴中市巴州區住建局重點項目辦主任 張特立: 設計上巧妙融入巴州紀事“南龕山”浮雕文化墻等文化元素和城市記憶,打造集基礎設施、文化娛樂、配套商業為一體的綜合立體公園。
城市中軸線,不僅是展現城市空間美學的載體,也有效帶動了商業活力。
巴中市巴州區商務局市場運行股負責人 葉東:在中軸線片區我們全新打造了鳳凰國際城商業綜合體,同時中軸線也聯動巴中城區巴河兩岸的兩大商圈,今年以來整個片區實現銷售額超3億元,有力帶動了服務業消費持續回暖。
既要扮靚“面子”,更得夯實“里子”。廣元以搶抓“全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項目”為契機,著力完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配套設施。在利州區東壩街道新民社區,家門口的養老服務綜合體讓市民直呼安逸。
廣元市利州區東壩街道新民社區居民 賈伯壽:不僅改造了下水道,而且建設了花園,安裝了電梯,社區還建設了老年服務綜合體,現在的小區使我們老百姓住到舒適、開心、巴適。
探索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2023年以來,廣元已累計為1078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908套,實施無障礙人行坡道建設1323處,單元門口坡道和扶手增設475處。
廣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物業服務科科長 徐頔:采取項目資金與群眾自籌資金相結合的方式,持續推進養老驛站、小型托老院、文化活動室建設,讓群眾變“要我改”為“我要改”努力實現改造成效特色化、親民化、實用化。
今年,我省將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100個以上,完成4000部既有住宅電梯增設,新改建“口袋公園”150個以上,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100%,以城市更新建設托起百姓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