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史曉露
“這幾天我們正準備對一起仿冒公司品牌的行為進行維權。”5月11日,成都書聲科技有限公司法務譚倩告訴記者,當前,公司深受網絡侵權行為困擾,每年該公司遇到的網絡侵權行為多達100多起。
這并不是個例。近年來,企業和網民對各種網絡亂象反映強烈。為營造清朗營商網絡環境,當前,四川正推進為期6個月的“凈生態·促發展”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侵害企業及企業家合法權益的網絡亂象。
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企業家們面臨哪些痛點?又有哪些新期盼?
我省一地的產業園區。(視覺四川資料圖)
處置網絡侵權“舉證難”“周期長”
企業期待開放更多維權快速渠道
在兒童閱讀領域深耕多年的成都書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開發原創圖書、在線兒童閱讀視頻等產品。近年來,該公司發現,小紅書、淘寶等平臺上的一些商家或店鋪,會把公司的兒童閱讀視頻錄制下來,再低價出售,或者直接免費放在互聯網平臺上,以此吸引流量。
“每年我們至少要起訴七八十個侵權案件。”譚倩介紹,訴訟的流程一般要走三個月至半年,甚至一年左右,而且判決金額較低,難以挽回對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
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彩虹集團)也常遭遇網絡侵權行為。該公司主要生產電熱毯、電蚊香等產品,一些自媒體、營銷號為了賺取流量,會采用“標題黨”等方式發布博眼球的文章,傳播偏頗和誤導性信息,損害企業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繼而對公司品牌造成負面影響。
在去中心化的網絡傳播時代,面對網絡侵權,企業常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一方面企業對于如何應對這些信息沒有太好辦法,處理起來麻煩不說,效果還不一定理想。“此前我們也與發布這些信息的互聯網平臺溝通過,但耗時耗力,收效甚微。”彩虹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另一方面采取法律手段成本太高,而且涉及證據固定、主觀惡意的判定也比較難,多年來公司對網上不實信息都沒有很好的處理辦法,只能集中精力做好產品,用產品質量說話。
省內一家知名酒企也透露,近年來,該公司建立“7×24小時”監測機制,強化預警力度,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但當前還存在網絡侵權“勢頭猛”、舉報“舉證難”、處置“周期長”等情況。今年1—4月,該公司共計監測到1531條侵權信息,處置成功185條,自行處理侵權信息的成功率僅有12%。
“我們希望也加大對不良自媒體的打擊力度,指導企業加強與重點媒體的溝通協調;同時簡化流程,開放更多維權快速渠道,加強專項行動頻次和保護措施,指導企業精準維權,為企業的合法權益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上述酒企相關負責人表示。
點贊涉企“舉報辟謠”綠色通道
也期待能進一步明確舉證標準等
為營造清朗營商網絡環境,四川互聯網舉報辟謠平臺等多個平臺已開通“涉企侵權舉報專區”,開展舉報受理處置工作。省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還將開通涉企“舉報辟謠”綠色通道,全新啟動電話、網站、公眾號、小程序“舉報辟謠標準指引”,全面升級舉報線索快速受理、會商研判、意見答復閉環流程,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問政四川”網頁版上線“涉企侵權舉報專區”(點擊圖片進入)
了解到涉企“舉報辟謠”綠色通道后,不少企業都表達了極大興趣。“現在一些互聯網平臺,即使我們提供了商標和侵權事實,也不受理,相信政府部門介入后,能對網絡亂象形成威懾,我們也會用這個渠道去更好地維護公司合法權益。”譚倩說。
彩虹集團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網信部門開通涉企“舉報辟謠”的綠色通道后,企業多了一條很好的維權渠道,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強協同聯動作用,有效遏制網絡侵權行為。
達州市達川區開展網絡辟謠主題宣傳活動 (圖片來源:達州市達川區委網信辦)
還有一些企業已主動利用網信部門的舉報平臺進行維權。通過舉報平臺反映問題后,今年3月和4月,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極米科技)參加了省委網信辦召開的涉企網絡侵權溝通會。“我們感受到相關職能部門對優化營商網絡環境的重視。”極米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網絡侵權問題的處理周期長,有了涉企“舉報辟謠”綠色通道,相關問題的處理可以進一步提速,有助于企業及時消除影響。
由于網絡侵權行為隱蔽多樣、相關證據搜集困難,網絡侵權舉證存在一定困難,上述負責人也建議,相關部門能在舉證和侵權事實認定上明確相關標準,并給予一定指導。
變被動防御為主動監測
社會廣泛參與優化營商網絡環境
守護清朗有序的網絡空間,既需要企業主動作為,也需要社會廣泛參與。近年來,川航集團通過在公司官網開設集團出資企業全次級企業名單查詢窗口,方便社會各界查詢、監督,同時嚴厲打擊假冒國企行為,實現被動防御向主動監測的轉變,營造依法合規、守信經營的營商網絡環境。
“我們也呼吁廣大網民積極參與監督,可通過網信部門開通的舉報平臺、熱線、郵箱多種方式及時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共同維護健康有序的網絡空間,助力四川高質量發展。”川航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四川省營商環境研究院院長劉鳳建議,鑒于網絡侵權發生的苗頭隱蔽,難以預警,一旦形成爆點擴散迅猛,社會影響廣泛,更需要發揮多元共治力量。主流媒體正面引導快速反應,受害企業積極舉證維權,自媒體加強自律,公眾不盲從理性參與……多方協同共建優化網絡環境,為經營主體共同撐起法治的網絡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