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指出,要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推出更多務實舉措,提高公共服務均衡性、便利性和可及性。各地正通過大力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滿足老百姓家門口的就醫需求。
在巴中市平昌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病房,記者見到了幾天前剛做完腦動脈瘤手術的雒大哥,成功手術的他就將順利出院。
患者 雒大義:(原計劃)我準備到成都或者重慶(看病),說(縣醫院)有華西專家坐診,親臨指導,我就放心了,現在手術非常成功。
腦動脈瘤手術屬于腦外科中的高難度手術,而這例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現場指導的手術,也實現了平昌縣醫院在腦外科手術領域的“新突破”。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學博士 陶傳元:真正到危險部位的時候,我會告訴他,注意點在那里,這個破口有可能在哪里,中間我也親自示教,怎么來夾閉動脈瘤。
越來越多的患者在家門口就能接受高水平的診療,這正是得益于近年來我省開展的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2022年,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開始“組團”幫扶平昌縣人民醫院,隨著一批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血液內科等學科專家“入駐”,平昌當地診療水平也實現有效提升。
巴中市平昌縣人民醫院黨委書記 蔡北平:通過“組團式”幫扶,建成了10個市級重點學科,同時,成功創建了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開展了前沿診療技術35項。
巴中市平昌縣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 、院長 (掛職) 張陳:接下來,(將)進一步提升縣醫院的診療水平、綜合管理、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的實力,讓縣域內群眾多元化、個性化就醫需求得到更好地滿足。
不僅是在革命老區,在我省民族地區,醫療“組團式”幫扶也正結出碩果。以甘孜稻城為例,在瀘州市人民醫院幫扶下,不僅補齊了當地“耳鼻喉科、腎病內科”等醫療技術短板,新建的血液透析中心,也填補了當地血液凈化治療的空白。
甘孜州稻城縣人民醫院院長(掛職) 潘庭榮:通過管理能力、診療能力、健康服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等方面進行傾情幫扶,實現了醫療技術和管理資源的共享,進一步提升了醫院的醫療救治能力和管理能力。
記者從省衛健委了解到,2022年以來,我省組建幫扶團隊,對省內50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人民醫院進行“組團式”幫扶,截至目前,50家醫院門急診患者人次、住院患者人次、住院手術臺次、健康體檢人次等四項指標較2022年同比分別增長11.91%、19.04%、7.14%、29.72%。全省基層醫療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