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日),成都又現“推窗見雪山”的美景,不少網友都在感嘆夏日好“氣”質。而為了守護好這份“天府藍”,我省各地也正通過加強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生活源污染治理,做好夏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端午節后的首個工作日,成都市民又見到了我們的老朋友“雪山”,大家紛紛用鏡頭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刻。越來越清晰可見的藍天,離不開四川對大氣污染防治的重拳出擊。
在南充嘉陵區四川通產華晶玻璃有限公司,企業剛剛完成了窯爐煙氣深度治理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濃度進一步降低,達到超低排放要求。
四川通產華晶玻璃有限公司副廠長 李文慧:整個煙氣處理的效率在原來基礎上提高了大約60%左右,具體是氮氧化物的排放濃度,每年可以減排144噸,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每年可以減排80噸。
南充嘉陵區有工業企業500余家,今年將有40%的企業完成環保設施升級改造,進一步實現污染物減排。此外,南充還將移動源、揚塵源、生活源作為監督重點。
川東北金融中心二期項目安全環保部部長 趙明:施工過程中進行封閉施工管理,并運用噴淋設備、采用“霧炮”、灑水車等手段進行防塵降塵,積極落實揚塵防控措施。
南充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與對外合作科負責人 龔孝斌: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推動企業大氣污染物深度治理,倡導“綠色標桿工地”和“近零碳園區”創建,守護一片藍天。
在達州,當地通過地面大氣顆粒物及光化學組分站,對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指標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并及時對匯總數據進行分析,診斷大氣污染成因。
與此同時,當地生態環境部門還會同交通、住建、城管等部門,緊盯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開展常態化聯合執法工作。
達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 吳德洋:我們將深入打好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切實提升人民群眾良好空氣質量的獲得感、幸福感。
目前,我省還建成了大氣“天空地”一體化溯源防控平臺,借助衛星遙感系統、空中雷達、地面超級站等監測設備,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高精度的大氣環境監測網絡,助力大氣污染治理“精準”發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