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康集團聯合新京報社正式發布了《2024版北京市體檢人群抽樣健康報告》,該報告由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
據悉,為反映我國各區域和城市人群的健康狀況,愛康集團從2021年開始發布《城市體檢人群抽樣健康報告》系列,針對旗下體檢中心所在城市體檢人群健康數據開展跟蹤和研究,分析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
對于發布這一系列報告的初衷,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一方面要為健康城市建設精準畫像,提醒公眾關注自身健康問題,體會到體檢的價值。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強調堅持預防為主,這些數據可以為決策部門在公共衛生管理方面提供參考,為未來改進提供方向。
“作為健康管理行業的先行者,愛康集團將以報告為基礎,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檢測等創新手段,用科技的力量賦能健康管理,助力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探索健康一體化管理新路徑。”張黎剛說。
北京健康報告涵蓋163萬人群數據 甲狀腺癌檢出人數為癌癥之首
據悉,今年是愛康第三次針對北京市體檢人群發布健康報告,研究對象為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間在愛康集團旗下北京體檢中心參加體檢的共計約163.49萬人群。
“從本次報告來看,大家十分關注的癌癥方面,甲狀腺癌確診人數最多,高達823人,作為惡性腫瘤之首——‘肺癌’位列第二,肺癌之后依次是乳腺癌、宮頸癌、宮頸原位癌、前列腺癌、腎癌、結直腸癌、肝癌等。”張黎剛說。
發病率排名首位的肺癌,在體檢中心的檢出率為何遠遠低于甲狀腺癌?張黎剛解釋,究其原因是通過超聲就能發現甲狀腺癌的疾病線索,而如今超聲已基本成為體檢套餐“標配”。數據顯示,在愛康旗下北京體檢中心,甲狀腺超聲的參檢率達74.36%。但作為篩查肺癌最為有效的手段,胸部CT參檢率是21.90%。因此,檢出的甲狀腺癌人數最多。
此外,張黎剛還強調,對比近5年愛康集團北京市體檢人群體檢異常結果檢出率,骨量減少/骨質疏松(骨密度)、體重指數(BMI)增高、甲狀腺結節(超聲)、前列腺異常(超聲)、脂肪肝(超聲)、乳腺結節(超聲)共6項體檢異常指標只增不減。
其中,針對女性常見乳腺結節問題,張黎剛指出,工作壓力大、生孩子較晚、不哺乳、熬夜、體重過高等都是導致乳腺風險增加的因素,因此需要采取更科學、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乳腺結節會發生癌變,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來確定患癌風險,另一方面要關注結節的分級,針對臨床上乳腺結節符合手術適應癥的人群,臨床指南建議預防性移除來降低風險。
而對于男性脂肪肝,很多人不以為意。張黎剛表示,從脂肪肝到肝癌僅需四步,雖然脂肪肝比較普遍,但要引起大家的重視,建議有條件的人群進行脂肪肝相關的基因檢測。
據悉,這一檢測有三種分型:GG型、GC型、CC型。張黎剛說,“基于愛康數據,約13%的人屬于GG型,GG型是高危型,這一類人群肝癌相關的風險大幅度提升,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來確定肝功能,如果進展到脂肪性肝炎,就需要要到醫院進行治療。”
據了解,除了北京,今年愛康已經陸續發布了包括西安、南京、廣州等在內的多個城市體檢人群健康報告。未來,愛康也將陸續發布上海、杭州、重慶等相關數據報告,通過不同城市的對比尋找下一步研究方向。
創新賦能健康管理 建立從“檢”到“管”的整合醫療服務體系
據悉,今年恰逢愛康集團成立20周年。從檢前項目精準推薦、檢中智能評估風險、檢后專業報告解讀,再到檢后的科學健康管理和控制干預疾病風險,愛康已經建立起一個從“檢”到“管”的整合醫療服務體系。
談及創新賦能健康管理,張黎剛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基因檢測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可以助力行業突破傳統體檢的局限性。目前,愛康可以提供涉及腸道、胃、肺、乳腺等多項基因檢測服務。在過去的六年年中,愛康集團還與近十家國內領先的醫療人工智能科技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推出了10余款人工智能產品,服務范圍覆蓋眼底、肺、心臟、腦血管、乳腺、牙齒、骨骼等專項健康篩查,構建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愛康AI矩陣”,幫助客戶管理自身健康。
除了做好體檢業務,近年來愛康在行業的下游服務上也下足功夫。據悉,愛康已經建立起了愛康·她中心、愛康心康中心、愛康悅養中心等。張黎剛介紹,在愛康·她中心可以進行乳腺結節微創手術,在心康中心可以進行全面的心臟體檢和預防性康復……這些都是愛康針對客戶需求做的一些改變,我們從只做檢查到系統的健康管理,不斷地細化、提升我們的服務,助力用戶健康。
據悉,愛康將2024年定義為了“愛康服務提升年”,未來將從內部流程改造著手,把醫療品質與用戶體驗的提升作為愛康最為重要的工作,以更便捷、更普惠、更有價值的服務回報更多用戶。
“過去20年,因為客戶的信任和認可才有了今天的愛康。站在新的起點,未來20年,愛康需要從方方面面的流程改造,來提升服務品質。例如加大力度投入人工智能、精準醫療、大數據賦能等先進的技術,以便幫助客戶發現隱患,更好地進行健康管理。”張黎剛說。